关注我们
荆楚网 >

大“烤”下的渔洋答卷

发布时间:2022年09月08日10:21 来源: 潜江日报

记者 张 悦 通讯员 谭剑锋

8月以来,渔洋镇各村出现不同程度旱情,河道沟渠少水,生产农田缺水,炎炎高温迫切需要“解渴”。

农田安全关乎农民幸福。该镇联动“镇、村、群众”三级力量,明确“保主流、保干渠、保农田”为抗旱工作的首要任务,在高温中迎接大“烤”,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烤”卷。

镇级发动组织,稳住抗旱水保主流

2021年,东荆河渔洋段启动实施堤险整体加固项目,因工程建设需要,进入渔洋镇朱家河泵站的电线被拆除,朱家河泵站无法启动,导致该镇辖区内的百里长渠水源不足。

今年8月中上旬,渔洋镇防汛抗旱专班了解情况后,迅速组织干部群众、电力专班、维修人员对朱家河泵站电线、设备等设施进行维修。经过一天一夜奋战抢修,有效保障百里长渠流水量,惠及20多个村的农田灌溉。

今年抗旱工作启动以来,渔洋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保主干道河流,积极向上争取一切资源,全力保障辖区内城南河、五支渠、八支渠、百里长渠等河道水流量。

为协调解决抗旱工作中用水难的问题,该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定期深入各村现场会商调度。截至目前,该镇累计投资40余万元用于抗旱工作,并向市农业农村局、市防汛抢修抗旱服务队争取8套泵站,新购置6台泵站,积极调水91余次,加大水源下泄量,全力稳住主干道河渠流量。

村级建设共管,引来抗旱水保干渠

“来水了!来水了!”伴随着抽水泵一阵阵的轰鸣声,久旱的农田迎来了甘露,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鄢岭村一户村民看着河水哗啦啦地流进稻田,压在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日前,鄢岭村组织村组干部群众对5个组的“U型槽”进行清沟除杂、断槽维修,通过百里长渠翻水至鄢岭河,有效实现全村3900亩农田得到灌溉。

针对尾水河末端的五洲、七一、马家等10多个村组河道取水难问题,该镇采取购置抽水泵、更换变压器、聘请挖机疏挖等举措,实施“三级提水”,确保村组农田有水灌溉。

与此同时,结合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各村积极发动党员干部、村民群众参与清淤除杂,累计疏通渠道9000余米,确保辖区村庄农田灌溉用水畅通。

干群凝聚同心,共用抗旱水保农田

立足“共同缔造”,渔洋镇打好“农田抗旱保卫战”,牢牢守住村民群众“粮袋子”。

该镇启动抗旱Ⅳ级应急响应,充分发挥50个支部300余名党员战斗堡垒作用,联动村组干部群众力量,累计组织人力3500余人次,扎根田间地头,及时摸排掌握农作物受旱面积、受旱程度。

面对严峻的抗旱形式,各村组建30余人的“抗旱机动先锋队”,充分利用沟渠、水泵、U型槽等水利设施和资源,采取“蓄、引、提”等多种措施引水,新挖沟渠11公里,抗旱浇灌面积达10余万亩,有效确保全镇9万亩粮食作物不减产。

同时,组织成立农业技术专班、调水专班、供水保障专班,全力以赴保丰收。镇农技站先后安排30余批次专业人员,在三汊河村、从家村、马家村、刘桥村等旱情较重的村,加大技术指导服务,组织群众开展农业生产自救。

该镇抗旱专班负责人表示,高温旱情既“烤”验着农田作物,也考验着干部群众。渔洋镇在8月中上旬不仅高效率完成了4轮全员核酸检测,也在高温“烤”验中,上下一起出资、出力、出点子,保住农田用水安全,稳住了农民的幸福生活。

【责任编辑:鲁伟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