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资讯

誓以辛苦指数换取幸福指数,恩施州这个县信访局被记省级一等功

发布时间:2022年09月30日08:45 来源:

咸丰县信访局工作人员与上访群众协商.jpg

咸丰县信访局工作人员与来访群众座谈

咸丰县信访局工作人员辅导上访群众撰写材料.jpg

咸丰县信访局工作人员辅导来访群众撰写材料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赵建鹏 通讯员杨泞郡)9月15日,第四届湖北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表彰大会在武汉举行。记者发现,在全省记一等功奖励的20个公务员集体中,咸丰县信访局是恩施州及全省信访系统唯一入选的单位。

“对定下的事情,说了就要干,而且要争分夺秒地干,决不拖拖拉拉、慢慢腾腾,要以我们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的幸福指数。”接到喜讯后,咸丰县信访局局长杨念文第一时间召开全体干部职工大会,要求大家不能躺在功劳簿上,要更拼命地干。

“压实责任”护民心,让信访成为信任之旅

“办理有速度,服务有温度。”是近年来来访群众对咸丰县信访局工作的总体评价。

近年来,咸丰县信访局深入践行“为民解难、为党分忧”理念,创新信访工作方式方法,架起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连心桥”,信访工作质量、效率和公信力不断提升,已成功创建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和省级“人民满意窗口”。

2021年初,咸丰县信访局出台了《咸丰县信访工作实施细则》,筑牢“责任全覆盖”链条,做到管行业必管信访,形成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牵头抓、专班人员具体抓”的责任体系,确保信访事项有人问、有人管,有人抓。

通过书面督办、带案督办、跟踪督办、暗访督办等方式加大督办力度,建立“月通报、季分析、年考评”工作机制,咸丰县形成了全面重视、全员有责、全域联动的信访工作格局。

截至目前,咸丰县专项行动工作中央交办的两批案件53件,50件得到有效化解和稳控,该县初信初访化解率达95%以上。

“事要解决”顺民心,让信访成为满意之旅

上访群众给咸丰县信访局送锦旗.jpg

咸丰县来访群众赠给咸丰县信访局锦旗

近日,小村乡村民丁庆手握锦旗走进县信访接待大厅,激动地对信访接待员说:“多年来的24万拖欠工程款问题终于解决好了,真是太感谢你们了!”

近年来,咸丰县信访局始终坚持把“事要解决”作为信访工作的核心要义,推动信访工作回归群众工作本源,打造群众满意信访。

咸丰“阳光信访”信息平台实现全覆盖,网上信访占信访总量的70%以上。咸丰信访事项及时录入率、受理率、办结率为100%,群众参评率、满意率位居全州前列,一次性化解率大幅提升。

坚持“三有推定”工作方法,即推行群众诉求有理、相关单位有责、信访事项有解。今年以来,咸丰县信访局成功化解疑难信访积案18件。

“有情操作”安民心,让信访成为温暖之旅

“信访工作是了解民情、集中民智、凝聚民心的一项重要工作。”县信访局局长杨念文深有感触地说。

咸丰县信访局始终坚持带着真心真情去做群众工作,把信访群众当家人,把信访诉求当家事,在温暖人心中化解社会矛盾。

对没有政策法律依据的信访诉求,咸丰县信访局耐心细致向群众释疑解惑,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对不合法或不合理的诉求,不回避、不推卸,向群众做好政策解释、说服工作,消除负面情绪、消极心理,力求息访罢诉。

对一些久拖不决的“钉子案”以及对本级不信任的信访问题,咸丰县信访局采取领导干部陪同上访、引导上访等办法,帮助信访群众与上级部门沟通联系,做到逐级陪同、全程服务,不让群众“白跑一趟”。近两年,县级领导、乡镇和部门负责人陪访约访100余次。

此外,咸丰县信访局千方百计给予困难群众生活、医疗、就业等方面的帮扶救助,使他们在接受关爱、感受温暖中纾解心情,并及时解决合理合法诉求。近两年来,咸丰县使用解困资金300余万元,解决了100多人家庭生活困难问题,使信访人生活步入人生正常正轨。

“笃行法治”导民心,让信访成为守法之旅

“农村土地归村组集体所有,处理田地纠纷政府要尊重村集体的主体权利,不能违法行政。”近日,律师刘彪配合县信访局处理信访件时,通过一堂法治宣讲让信访人打开心结。

咸丰县信访局始终坚持“先调后导”原则,切实把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引导信访群众从“信访”变为“信法”。

咸丰县信访局开展法治专题培训,促推干部在案件受理、办理、结案每个环节做到于法有据,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靠法。两年来,发放信访宣传资料2万余套,干群“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自觉性明显提高。

推行律师进村(社区)、进信访大厅、进疑难案件的“三进”制度,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请进法律专家参与协调化解信访问题,通过法律援助、信访听证等办法,引导群众依法解决问题。两年来,律师参与信访接待150余次。

下一步,该局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扎根荆南大地,倾听民意关注民生,用心传递党和政府对群众的关心关爱,用爱汇聚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责任编辑:赵建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