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资讯

浠水:生态修复重塑候鸟天堂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11日08:32 来源:

策湖风光(通讯员提供)

微信图片_20221110103508.jpg

策湖风光(通讯员提供)

微信图片_20221110103518.jpg

策湖风光(通讯员提供)

微信图片_20221110103512.jpg

策湖风光(通讯员提供)

微信图片_20221110103515.jpg.jpg

摄影爱好者(通讯员提供)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通讯员冯伟 郝慧群 徐爱民)策湖,是黄冈市浠水县最大的湖泊,水域面积为14000多亩。现在的策湖是国家湿地公园,处处透着生机、活力,呈现的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绝美画卷。

然而,在2020年以前,策湖水质很差,周边的猪栏、鸡场产生的污水都流进了策湖里。鸟类很少,野生动物几乎没有。

从小在策湖边长大的李慧群亲历了策湖环境由好变差,再逐步变美的整个过程。“2000年以前的时候,我们经常在湖边可以捡到那些螺蛳啊,蚌壳之类,鸟儿也多一些,男孩子还可以在水里游泳,那个时候的水质是非常好的。可后来,水质就越来越差了。”他回忆道。

上世纪末,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策湖开始对外实行私人承包、高密度养殖,最高的一年承包费超过了800万;同时,湖区周边陆续建起了94家畜禽养殖场和近200口精养鱼池,这使得策湖的生态遭到了破坏。

浠水县策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资源保护部长李春劲表示,2013年、14年的时候,策湖边的鸟类是比较少的。“那时候只有53种左右,鸟的数量也少,多的时候只有不到3000只。”

一边是可观的经济利益,一边是湖区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期待,如何取舍?2016年起,浠水县策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以壮士断腕的决心,给生态让路,为候鸟腾地,治岸、治污、治渔一个都不能少。

目前,湖区共退池还湖850亩,拆除围网围栏3000多亩,恢复水禽栖息地30公顷、天然河道2560米,取缔湿地保育区内经济作物种植3000多亩,绿化、美化岸线1500米,禁止大湖承包、实行全面禁捕、实行人放天养。

“所有的承包户签订了生态养殖协议,我们大湖的成立护湖队15个同志日夜换班,长期坚持巡湖,94家畜禽养殖全部关停,同时落实日常监管责任人,对周边的九条河港,四个排污口进行了水质监管。”浠水县策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资源保护部长李春劲说。

“给生态让路、为候鸟腾地”,行动的不仅是当地的政府部门,策湖国家湿地公园周边的老渔民们也主动作为。

今年57岁的杨少安是策湖养殖场的老职工,也是一个养鱼的老把式,如今成了护湖队的成员。24小时值守在策湖里,虽然现在的工资比以前少了些,但是,守着漫天的飞鸟,他很是欣慰。他说“以前跟着老板养鱼捞鱼,跟老板打工,现在的工作是巡湖,这些鸟类都需要保护,鸟儿有好多品种,数不清楚。”

如今,浠水县策湖国家湿地公园,因其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大量鸟类在这里栖息繁殖。据统计,每年中华秋沙鸭、鸳鸯、白额雁等86种,10000多只国家级保护候鸟在此越冬,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近年来,浠水县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这一战略导向,走好“生态立县”之路,不断擦亮策湖国家湿地公园金字招牌,在生态修复、生态保护、绿色发展中,秀美灵动的策湖正在重现新活力,曾经的数万候鸟正在回归。

【责任编辑:赵建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