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行走在仙桃大地各移民村,一幅幅乡村美景呈现在眼前——干净的街道村庄、洁净的农家小院、整齐的连排小楼……处处都跃动着生机,彰显着我市推进安置区移民工作为百姓带来的喜人变化。
近年来,市水利和湖泊局移民服务中心不断完善基础建设、实施产业项目带动、开展移民技能培训等,走出了一条服务移民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实施光伏项目,移民钱包鼓起来
11月20日,郭河镇联岭村村民郝明发家屋顶上,一块块蓝色的光伏电板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郝明发感慨万千,多年前,他从丹江口市搬迁到联岭村,曾为着落而发愁。
如今,郝明发心里踏实了。住的是楼房,用的是自来水,移民中心还帮他在屋顶上安装了3千瓦光伏电板,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不到两年已累计发电6450千瓦时,3人家庭光伏发电每年收益1300元左右。
“你看,这光伏发电板就搭在我家屋顶上,靠着太阳光就能发电,绿色环保不说,发电赚的钱让我们移民又多了份收入,每天看着这一片片闪亮亮的屋顶,我的心里也亮堂堂的!”郝明发喜形于色。
据了解,全市像他一样受益于光伏产业的移民还有不少。在排湖风景区密塘渔村村民陈华美家,记者看到了几名移民正围坐在一起细算光伏产业带来的收益。
陈华美家附近居住着70个从丹江口市搬迁来移民,属于村3个移民集中点之一。她家今年初集中安装20千瓦屋顶光伏电站,采用“全额上网”模式并网(20人参与分配),目前累计发电20460千瓦时,收益8000多元。
“光伏电站属一次性投入,具有收益、回报率高等优势,能让移民长期受益,近三年来移民中心累计投资1195万元,安装完成光伏容量2682千瓦,受益移民达到2448人。”谈及光伏产业优势,市水利和湖泊局移民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肖先锋介绍道。
完善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好起来
“过去种植基地附近路况不好,成熟的葡萄运出去费时费力,自从移民中心给村修了路后,葡萄运输成本大大降低了。”三伏潭镇百亩湾村村民赵波谈及搬迁后的新生活,一脸笑容。
今年43岁的赵波,早年间在杭州干餐饮管理,2009年10月,因南水北调工程搬迁到百亩湾村移民安置点。当地积极帮助解决生产、生活难题,使他们尽快适应当地生活,及时开展农业生产。
2014年,在当地扶持下,赵波建起了葡萄基地。20个大棚,每个大棚补助3000元。赵波和妻子专门前往浙江金华,学习葡萄种植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他的葡萄大棚从最初20个发展至100个。
此前,因为运输不便,赵波种植基地的葡萄成熟后只能等着贩子上门收购。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移民中心得知情况后,在充分征求移民群众意见基础上,协调多个部门和单位,为葡萄种植基地硬化道路700米,解决了村民出行难和果蔬运输难问题。
近年来,市水利和湖泊局移民服务中心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立足实际探索出切实管用的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扶持路径。在突出抓好移民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先补齐移民村重大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短板的同时,切实加强村庄道路建设,各地移民住房、饮水和出行等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人居环境基本实现干净、整洁、便捷。
据初步统计,近三年来,市水利和湖泊局移民服务中心共投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72个,累计投入资金4043万元。
培育技能人才,创业就业富起来
移民要富起来,要靠产业振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
为了帮助移民创业就业,移民中心开展移民农技培训及职业技能培训和学历教育(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创业培训等),拓宽了移民群众就业和增收门路,激发了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党的政策好,让我有了去天门张港学习蔬菜种植技术的机会,以往种植蔬菜都是用传统方法,通过今天技术培训,让我懂得了怎样选种、育苗、培管、防病治病……”说到移民技能培训带来的种种好处,通海口镇协伟村移民陈光红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今年55岁的陈光红,老家位于丹江口市武当山镇,后因丹江口工程搬迁至协伟村定居。刚来时,陈光红想流转土地,种植娃娃菜、西兰花,改善一下家里的经济状况,但一直苦于没有技术。关键时刻,移民中心组织他和其他移民代表到天门、钟祥等地学习水果和蔬菜种植技术。
学成归来后,陈光红在通海口、沔城等镇流转800亩地,种植娃娃菜、西兰花。因头脑灵活,他种植的时令蔬菜在市场上供不应求,获得了较好的收益。现如今,他的产业越做越大,先后又在通海口、郭河镇流转500亩土地,种植酒用糯高粱。目前,他的高粱基地第一茬糯高粱已全部销售,平均每亩纯收入900元,第二茬糯高粱产量不低于第一茬,已被山东客户提前预订。
“蔬菜、高粱不愁销路,生活越过越好了!”陈光红说,致富不能忘乡亲,每逢蔬菜上市季,他优先聘请有劳动能力的移民到基地务工。用工高峰时,一天有100多人,单日最高工资约400元。(仙桃日报全媒记者 蔡玲)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