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村里发布环境整治任务,不知道要软磨硬泡多少遍,才能让村民配合工作。现在说一声,村民纷纷响应……”12月9日,谈及村民思想转变的过程,杨林尾镇兴隆村党支部书记谢长华感触良多。这些变化得益于村里试点推行的“积分+自治”管理。
兴隆村位于杨林尾镇西郊,距集镇2公里,紧靠东荆河大堤,全村3个村民小组,348户1518人,过去村民以种植棉花、小麦为主。
近年来,村干部通过引导村民在特色种植上转型,种植藜蒿、西瓜等蔬菜瓜果,让村民腰包鼓起来;引进了上市企业投资建成伏农业旅游项目,成立兴隆村劳务服务公司与项目对接,让闲置土地活起来。因成果突出,该村先后被授予“全国文明村”“全国生态文化村”等荣誉称号。
村集体强了,村民收入高了,村干部开始琢磨着:如何积极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加强人居环境整治,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经过多次召开板凳会、群众会,村湾建设思路逐渐清晰——以三组为试点,推行“积分+自治管理”,调动村民参加村级事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让“村里事”变“家里事”。
同时,镇、村干部还探索“积分+自治管理”,制作、张贴投工投劳公示栏,动态更新村民投工投劳内容、次数、累计时长。
而公示栏内容涉及环境卫生、绿墙建设、苗木修剪等方面,由村干部牵头,组织老党员、村民代表等组成考评组考评,对考评结果公示,每月对村民的行为习惯进行量化评比,并给予积分奖励。
截至目前,村三组51位村民以投工投劳的形式,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月累计服务次数达到557次,投工投劳长达365个工时。
“大家做的事情都能通过积分体现,挺公平的。”村民肖述华说,村民主动打扫自家庭院和周围卫生,矛盾纠纷也少多了。
如何用好集体经济的每一分钱,把钱花在刀刃上,让集体经济发挥出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应,村“两委”探索出了一条花小钱办大事“兴隆”模式。
村三组一堵围着菜园而造的矮墙,始建于新农村建设时期,由于年久失修,矮墙变得破烂不堪。
在矮墙建设过程中,该镇、村干部发挥人脉优势,通过多方比价和沟通,找到了一家装修公司,免费为村矮墙进行设计。紧接着,村干部按照装修公司的设计图,以最少的资金,在网上采购了一条长300米的装饰绿叶。装饰绿叶到货当天,家家户户走出房门,参与到绿墙建设中来,好不热闹。其中,村民郭召林还运用此前在园林工作经验,义务对村主干道树木进行修剪,让绿墙整体装饰与绿化景观相协调,进一步扮靓村庄“颜值”,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茶余饭后,村民爱在矮墙附近说事、议事。久而久之,这堵矮墙也有了新名字,叫做“共议绿墙”。(仙桃日报全媒记者 蔡玲)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