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鄂东新闻

做好“加减乘除”法 下好改革“先手棋” ——大冶有色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工作掠影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21日10:36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肖惠林 张国平)荆楚大地,长江之滨,中国有色集团旗下最大的出资企业——大冶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沐浴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东风,从讲政治的高度,狠抓深化改革,坚持高目标引领、高水平布局、高质量推进,走出了一条具有中色大冶特色的改革之路。

bb0c0e04e0620911b190362b2f0285c.jpg.jpg

——世界一流、绿色环保、高度自动化、智能化的公司40万吨高纯阴极铜清洁生产项目于2022年底实现全流程贯通,中国铜工业发展的又一大型“航母”已经启航……

——截至2022年底,公司改革三年行动61项改革任务累计完成率98.36%;25项深化“双百行动”任务累计完成率100%;45项对标一流管理提升任务申报完成100%……

——公司冶化技术升级换代,整体技术和装备达到世界先进和国内领先水平,节能减排效果显著,冶炼能耗降低50%……

——公司三项制度改革成效明显,全员劳动生产率从2019年24.96万元/人,年提升至34.93万元/人.年,提高了40%……

公司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来,上述几组数据,令人欣喜,使人鼓舞。

三年来,公司被国务院国资委评为2020年度“双百企业”三项制度改革优秀企业、2021年度优秀“双百企业”;冶化对标管理创新成果获得国企管理创新成果二等级;在中国有色集团首轮对标一流管理提升标杆创建活动中,公司被评为改革标杆,荣获2021年度集团改革创新专项奖。

在中国有色集团第二批标杆创建活动中,公司战略管理等4项管理提升成果被评为管理提升标杆,占全部管理标杆1/3;在中国有色集团“改革,这三年”案例集收录的21篇改革典型案例中,公司3个改革典型案例入选。

e0bfcc3632edd26e742be6e8b96f2ac.jpg.jpg

做好“加法”,就是要做强存量,实现增量,推动企业优势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走进公司40万吨项目干净整洁的智慧中心集控大厅,超大的电子屏幕实时显示现场图像和各项生产指标。轻点鼠标,就能实现远程控制、智能化操控……这是公司对标世界一流冶炼技术,选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悬浮闪速熔炼+悬浮闪速吹炼”铜冶炼工艺打造的示范智能工厂。这也是公司聚焦主责主业、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行动。

2019年10月21日,中色大冶40万吨高纯阴极铜清洁生产项目举行奠基仪式,湖北省政府、黄石市政府分别与中国有色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2020年5月18日,阳新弘盛铜业有限公司召开第一次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

2021年2月28日,阳新弘盛铜业有限公司熔炼、吹炼厂房钢结构封顶。

2022年10月23日,阳新弘盛铜业有限公司正式投料。

公司按照“技术最优、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标准,建成的阳新弘盛铜业有限公司40万吨高纯阴极铜清洁生产项目,是公司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有色集团三次重要指示批示、践行资源强国的具体项目之一。这也是中国有色集团响应党中央号召支持湖北疫后重振发展的重点项目。

公司十分注重做强存量,长期依托铜冶炼产业链优势,大力开展“二次资源”深度回收循环利用,着力打造国家“城市矿产”回收利用示范。注重依托铜冶炼火法和湿法技术优势,首创利用澳炉熔池熔炼技术搭配铜精矿协同处置废电路板工艺,采用转炉处理废杂铜,形成了“回收-拆解-分选-杂铜冶炼”的闭环式循环产业链,实现了废电路板中有价金属二次资源清洁高效回收利用,为废电路板清洁处置与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样板。

“以中国有色集团“1+4”发展战略为引领,以“矿产找资源”为核心,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坚守安全、环保“两个底线”,走好改革创新、项目支撑、国际业务“三条路径”,紧盯产能、质量、效率、效益“四个提升”,加强铜产业持续发展的资源保障条件,加快铜资源获取,做强铜冶炼,积极延伸发展铜精深加工,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深化改革,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将中色大冶打造成为中国有色集团国内铜产业核心基地。”这是公司历时两年,精心编制的“十四五”发展战略规划,集中体现了公司聚焦主责主业的战略导向。

9a217aee13b5a5f3952ab0bc2d52752.jpg

做好“减法”,就是要主动减量,处置“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优胜劣汰

“报价1100万元”“报价1150万元”…… 2021年5月,在北京产权交易所,中色大冶所属企业的混凝土业务相关资产公开挂牌处置,电子屏幕上竞价不断交替上升,网络竞价如火如荼。

“没想到这么火爆!”交易所经办人与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都很激动,这是他们事先没有预料到的。混凝土业务相关资产最终经过35轮网络竞价,以2000多万元的金额顺利成交,增值率55.45%。

在该项资产处置过程中,公司与北交所多次商讨,坚持因企制宜,创新性地在本次挂牌信息中将动产出售项目和不动产出租项目“捆绑”处置,充分挖掘标的资产价值,大力提升项目交易效率。此举为其它类似资产处置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借鉴经验。

作为国务院国资委“双百企业”综合改革试点企业之一,公司近年来为聚焦主责主业,着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陆续从银行、房地产等多个非主业领域退出,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自2018年12月以来,公司先后通过北京产权交易所等机构公开挂牌转让其持有的湖北银行股权、大长江环境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股权等,实现企业成功“瘦身”的同时,也回笼了大量资金。

三年来,公司在压缩压减方面,通过股权转让、吸收合并、破产清算、清算注销等方式,累计压缩压减60户子企业;在“两非”剥离方面,完成剥离7户;在亏损企业治理方面,完成5户重点督办企业的治亏,亏损企业户数比2018年少了15户;在“两资”处置方面,累计完成逾期债权清收约17亿元,资产处置变现5亿元。

成功实现企业办社会和历史遗留问题全面扫尾,完成了“三供一业”项目移交、18000名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实现了职工医院和幼儿园等医疗教育机构的移交、原金岳公司、铜绿山矿和铜山口矿劳动服务公司成功实行大集体改制。

166cc5e235330842a075ec63b7ef5d9.jpg

做好“乘法”,就是要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发挥创新引领发展第一动力作用

三年来,公司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有色集团三次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引,聚焦集团“1+4”发展战略,结合产业分布,制订科技创新规划,围绕主业开展科技创新,进行数字矿山建设、采选冶化工艺优化与智能化装备升级、铜冶炼智能工厂建设和“二次资源”深度回收循环利用等技术攻关,公司绿色高质量发展基础得到夯实、产业布局更趋合理、主业优势更加凸显。

公司在铜绿山矿开展数字化矿山试点,构建矿山三维技术模型,积极将三维软件应用于采矿设计等,实现了数字矿山安全高效低成本采矿,大幅度提高矿山作业效率。通过膏体充填和露天坑生态修复,实现尾砂全利用。

通过技术攻关,打造成国内中型数字矿山示范,实现安全高效低成本生产和绿色高质量发展,采场生产能力由100t/d提高至600t/d,采切工程降低20%,吨铜完全成本也降低了20%。

大力开展老冶炼厂工艺优化、技术装备升级,全力打造国内铜冶炼厂升级改造示范。公司对老冶炼厂生产工序开展系统性数字化、智能化提档升级,通过澳斯麦特熔炼-PS转炉吹炼绿色生产关键技术攻关。以节能降耗、提质增效为目标开展澳炉高富氧高品位冰铜生产技术攻关,冰铜品位达到65%以上、富氧浓度达75%以上、喷枪寿命达15天以上、吨铜煤耗下降了10%,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世界领先。

为了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公司还成立了技术委员会和采矿、选矿、冶金(材料)等9个专业委员会,为企业技术决策提供了支持。修订发布了《科研管理办法》《科技奖励办法》等制度,不断完善科技创新制度体系。

依托国家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联合北京科技大学、恩菲公司等国内知名高校和行业领先科研单位,共同组建了技术创新联合体,围绕绿色低碳、数字智能,在智能矿山建设、清洁冶炼加工、智能工厂建设等领域,多次开展深层次、全方位技术创新合作,为公司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QQ截图20230116164210.jpg

做好“除法”,就是要简政放权、敢破敢立,千方百计降低企业运行成本

“多劳多得,按绩效取酬,我全年收入翻了一番。”博源环保杨师傅说这话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博源环保推行职业经理人试点以来,该公司2021年全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67倍,废弃电器拆解板块基金合规率由原来的80%提升至97%,人均劳动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18.51%,基层员工月收入平均增长一倍。这是该公司推行管理改革后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

公司在所属博源环保开展职业经理人试点的成功经验,增强了公司高层敢破敢立的信心和决心。公司相继对16户出资企业、66名中高层管理人员纳入任期制及契约化管理。

改革管理模式的变化、组织架构的优化以及人员的精简,最本质的出发点还是为了降低企业运行成本。推进公司“三定”方案落实落地,对总部部室进行职能规划调整;恢复矿山独立建制,执行“五职矿长制度”,从组织架构、领导班子调整配备、专业人员充实和职能责任体系上完善,进一步压实安全环保主体责任;组建了刚果金海外业务平台,对贸易业务进行优化整合;配合中国有色集团完成矿建业务板块的专业化整合;对金格公司、物流公司重组拆分和专业协同管理……这一桩桩、一件件,都是公司上下以“钉钉子”精神齐心协力完成的。

2022年,公司全面推行干部竞聘上岗机制,完成47名干部的公开选拔,实现了由“相马”向“赛马”机制的转变,一大批德才兼备、实绩过硬、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走上重要岗位,激发了全员干事创业的热情,企业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2022年9月26日,公司隆重召开科技暨人才工作会,发布了“十四五”人才规划,确立了公司人才工作目标和具体措施,为实现公司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改革大潮涌荆楚,有色腾飞正当时。公司在改革中,始终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在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让公司这个“老字号”国有企业焕发出勃勃生机与青春活力。

【责任编辑:陶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