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劲酒,我脑海中便浮现出一幅幅在山村学校教书时清苦欢乐的画面,喜乐相随,一阵温馨的感动便涌上心间。
师范毕业后,我分配到一所乡村学校教书。那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整个社会的物质文化生活相对贫乏,地处山区的乡村学校更是冷寂,教书之余几乎没有文化消遣,一大帮年轻老师在日落月升、蛙鸣鸟啼中度过漫长的黄昏。
周末,山村学校更加冷寂。我和几个爱好打乒乓的老师找到了快乐充实的消遣之法,学校操场边的几张水泥乒乓球台,便成了我们尽情挥洒汗水的舞台。
学校大部分老师看到我们打乒乓热闹,纷纷走来,除了围观外,也在我们的鼓动下,走到了球台前,挥动起笨促的手式。渐渐地这些老师的乒乓技艺有了显著提升,我们便常常分组搞对抗比赛,输了的就买酒买肉办招待。
学校老师打乒乓比赛多是周末,自然要把比赛结果和改善生活有机结合,搞得精彩隆重,按现在的说法是充满仪式感。要安排专人去乡镇上割新鲜的五花肉来炒回锅肉,炖萝卜五花肉汤。酒呢?几个年轻人嚷嚷道:菜要好,酒也要喝好点的哈!
啥好酒哦?有人搭白问道。
当然是瓶子酒啊!年轻人答道。
啥瓶子酒呢?又问。
劲酒!劲酒!几个挥舞着乒乓球拍的年轻老师同时嚷道。应和着叫嚷声,他们还有意大幅度挥展身姿,蹦跳起来,似乎劲酒的功能正在青春的身子里蓬勃运转。
记得那时,我们聚餐,多是喝本地产的老白干,酒味浓烈冲人,辣味十足,很呛人。只有遇到特别的喜庆之事,或者是有贵客来访,需要提高接待档次时,我们才到学校门口的小卖部,买瓶子酒来喝。那时,招待客人最多的就是劲酒。一句“劲酒虽好,可不要贪杯哟!”的广告台词,把劲酒生龙活虎推送到我们年轻人的面前,流行在酒桌上的说法是,劲酒有强身健体的功效,而价位又相对便宜,几块钱一小瓶。喝劲酒,是主人有光鲜、客人有脸面的牌子酒。所以,劲酒成了我们学校业余乒乓球比赛的专用酒。
一般情况下,我们一个月左右来一次比赛,教师们大概要出一百多块钱,按当时的生活水平,足够十来个人美美聚一餐了。不比赛打球而要参与活动的老师,除了出平均的份子钱,就负责厨上的活路,烧锅煮饭炒菜。
等到比赛结束,已是黄昏时分,渐渐浮起的山雾笼罩着清寂的校园。幸好有比赛活动,才驱散了年轻老师们最难挨的时光。老师们洗漱完备,一身轻松。这时,浓香袅袅的肉菜已摆放在桌上,老师们“哗”地一声奔跑进学校饭堂。锻炼过后的身体对酒食肉菜有特别强烈的欲望,而山村生活的清冷更是让大家有一种一醉方休的渴望。
于是,大家围坐在饭桌周围,大碗舀起香喷喷的肉汤,每个人面前先放一小瓶橙红色的劲酒,各自倒在玻璃杯里。随着大家齐声“嗷!”地发一声大喊,碰了杯,一口闷下去大半杯劲酒,情绪就更加高涨热烈了。酒兴正浓,大家又唱又跳,无比惬意。
回想起来,山村教书的几年寂寞时光里,大碗吃坨子肉、大杯喝劲酒,是最快乐的一段温馨记忆。多年后,几个曾经一起教书的老师,为了找回当初的感觉,约起专门回了一趟那所山村学校。让人遗憾的是,因为生源减少之故,学校已拆并。
我们只好找一处干净的地面,铺上塑料纸,摆上随行带去的熟食肉菜,一个人开一小瓶劲酒,也不用酒杯,相互就用酒瓶碰点后,细嚼慢饮,在泪光中回忆曾经的快乐与忧伤。
此行,我们听到一个关于劲酒的意外趣事,算是为我们这次有点伤感的追寻之旅涂抹一笔亮丽欢快的色彩。酒半酣,同行的曾姓老师,脸红耳赤,反复揣摩盯凝手中的劲酒小瓶,等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回忆当初学校生活的点点滴滴后,他突然幸福而羞涩地说道:说起劲酒,当初还助我姻缘成功呢!
啊?!我们一听,顿时来了精神,眼珠子都几乎要暴突出来,盯望着他,齐吼着要他抖出潜藏多年的秘密。
于是,曾老师缓缓说出当年求婚路上的经历。他对我们说:你们还记得当年学校搞乒乓比赛,我拿了第一名冠军吗?
是啊!我们一起答道。
当年的曾老师,乒乓技术确实在我们老师中要高出一筹,所以每当分组搞对抗比赛时,总是要把最差的一个老师搭配给他所在的一组,才体现得到输赢。记得有一年期末,学校领导看老师们打乒乓起劲,团年时为了活跃气氛,干脆搞了个教师乒乓球比赛。结果,曾老师理所当然拿了第一名。
你们还记得当年的奖品吗?曾老师随即又问道。
过了这么多年,我们还真的忘记了,一时间大家面面相觑,答不上来。曾老师卖关子似地环望大家一眼,最后才慢吞吞说道:我得第一名,学校奖励了一件小瓶劲酒啊!
原来如此!回想起来,当年学校的奖励还真的特别应景。我也随即想起了,当时我得的是第三名,奖励了四小瓶劲酒,春节期间,还不无炫耀地拿来招待客人。
接下来,曾老师继续摆谈道,当年他正与另一个乡镇学校的年轻女老师谈恋爱,因为他性格内向,去过女教师家里几次,言谈都接不上章,女方父母还不大满意。那个春节,曾老师把这件奖品劲酒一起带到女友家,说起是自己打乒乓比赛得的奖品。
事有凑巧,姻缘上天注定!偏偏女友的父亲也是个超级乒乓球爱好者。结果,未来老丈人兴奋地拉起曾老师,跑去镇上学校,拉开架势,酣畅淋漓打了一下午的乒乓。当晚的夜餐,翁婿俩就开了劲酒,你一杯我一杯开怀畅饮。结果,一件劲酒,两人和几个舅子几乎喝了将近一半,酩酊大醉。未来老丈人一高兴,自然同意让女儿嫁给曾老师。
哈哈哈!我们听得喷嘴大笑,一起抄起手中的劲酒瓶,敬了曾老师后,一饮而尽。
这真是:喜乐相随劲酒缘,快意人生莫辜负!
作者:张学东(四川高县)
征集启事:“我与劲牌的故事”征集以文字、图片、视频形式为主,内容积极、健康向上。作为知晓劲牌或劲牌产品的人士,讲述其眼中的劲牌,或自己和身边人与劲牌结缘的动人故事。通过自己与劲牌的故事,展现自己对企业品牌或产品的认知,对劲牌文化、发展理念的理解,对企业未来发展的期望与祝愿。征文作品投稿可通过荆楚网微信菜单栏“我与劲牌”在线上传word文档作品,图片可插入Word内上传,文件不超过4MB。若文件过大,可通过邮箱投稿:wyjpdgs@163.com。投稿作品务必备注作品标题、作者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及所在城市信息。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