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我与劲牌的故事

【我与劲牌的故事55】爸妈的风雨70年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07日16:04 来源: 荆楚网

dc7816d750b2eefab9ddf74ce7cc3120.png.png

我的父母均出生于1949年10月,从我记事起,他们就经常自豪地告诉我,他们是新中国的同龄人。

母亲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新中国成立8天后,出生在一个艳阳高照的日子。她在全家人的宠爱和呵护下,在“东方红,太阳升”的歌声中,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在黄冈县回龙镇乌龙乡小学,同年同月出生的父亲成为母亲的同班同学。祖父是家徒四壁两袖清风的大队支书,父亲是祖母生育的13个孩子中幸存下来的三个孩子之一。母亲开朗活泼的性格给沉默内向的父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岁那年,父亲鼓起勇气托媒人到外婆家提亲,两人订下婚约。

1971年,黄石市第二钢铁厂到黄冈地区招工,一心想离开农村的父亲欣然报名,并鼓动母亲一同报名,但外公外婆担心母亲不会照顾自己,坚决反对。于是,母亲在犹疑中错失了招工机会,自此与父亲开始了两地分居的生活。1975年元旦,他们举行了婚礼,同年11月姐姐出生,1977年4月,我出生。

父亲进厂后,因拉得一手好二胡而被安排到当时最“吃香”的电工班。父亲自知基础薄弱,上班非常刻苦,回到宿舍就自学理论知识,干劲十足。而母亲留在老家,一边在纺织厂上班,一边照顾我和姐姐,生活虽然清苦,但有外公外婆的照拂,一家人其乐融融。

这样岁月静好的日子在我5岁的时候戛然而止。前后不到一年时间,外公外婆双双去世。在我的记忆里,外婆去世的那一天是母亲人生的分水岭。此前的日子她很爱笑,衣着鲜艳时尚,经常带我和姐姐到镇上的照相馆照相。照片上的母亲乌黑发亮的辫子垂到胸前,眼睛笑成月牙儿,嘴角两个小酒窝;我和姐姐扎着漂亮的蝴蝶结,穿着一模一样的背带裙,像一对洋娃娃。在别人艳羡的目光中,母亲非常快乐和满足。外婆去世后十余年,我都没有再看到母亲脸上出现过那样的笑容。

外婆去世后不久,我和姐姐进了村里的小学。农村学校的老师在教学的同时还要务农,每逢春种秋收学校便要放假,母亲忧心忡忡地说:“这样下去,你们还学什么知识啊?不行,我不能让你们和我一样,在农村一辈子!”

7岁那年,在母亲的一再坚持和努力下,我和姐姐转学来到黄石二钢子弟学校当了插班生。我在这里上了一个月的学之后才知道,为了我和姐姐能转学,母亲和父亲激烈地争吵了很多次。父亲认为在这里上学代价巨大。我们没有城镇户口,要交借读费;四口之家要租房子,不能再住免费的单身宿舍;粮油都是凭票限量供应,我们只能买高价米、油……父亲觉得他难以承受这样的重负。可不管父亲怎样反对,母亲都异常坚定,她的理由只有一个:想让女儿接受好一点的教育,不再重复她的苦难。

从前两地分居时,父亲母亲彼此牵肠挂肚相敬如宾,一年一次探亲假,假期结束时依依不舍,做梦都盼着一家人团团圆圆。可真的团圆后,柴米油盐家长里短令他们身心交瘁频繁争吵。母亲不再是外公外婆庇佑下的娇弱女儿,父亲不再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快乐单身汉。每到开学季,昂贵的借读费令这个四口之家终日被愁云惨雾笼罩,母亲不得不抛开旧时的娇矜,出去借钱。然后就是漫长无期的节衣缩食存钱还债。可刚刚还完眼前的债务,又到了新的开学季。如此周而复始,他们都疲惫不堪,时而相互勉励,时而彼此埋怨。每到争吵最激烈的时刻,他们都会亮出杀手锏。父亲责怪母亲一意孤行,增加他的负担;母亲必说一句话:你没用,不是男人!然后历数张家的孩子免交借读费,李家的妻子被安排到食堂做临时工,王家更厉害,分到了过渡房……每到此时,父亲都会垂头丧气,因为他性格内向不善交际,这些福利从来与他无缘。我们家数年如一日,租住在一间不足10平的小屋,从房间走到厨房还要经过没有装设栏杆的楼梯口。

我9岁那年的夏天发生了一件事,姐姐不小心从2楼楼梯口摔下来,当场昏迷,急送医院抢救。出院后,父母第一次达成共识,坚决搬了家。 自那以后,父亲更加沉默了,面对母亲的絮絮叨叨,他显得更加“没用”了。

印象中只有一次他比较亢奋。那天厂里电路故障,停电意味着停产。领导迅速派出最好的工程师全力抢修,但未果,有人推荐寂寂无闻的父亲,他凭借扎实的功底和丰富的经验,及时找到故障源头,修复了线路,为工厂挽回巨大的损失。那一天,木讷的父亲第一次喝得酩酊大醉,喃喃念叨着:“谁说我没用?厂长都向我敬酒呢,还是大冶劲酒。厂长说我是人才,是功臣……”那天我们第一次看到父亲醉酒后的失态,母亲扶他到床上躺下时,他还在喃喃自语:“厂里那么多电工,只有我喝到劲酒了,劲酒真好喝……”我们母女三人的眼睛都湿润了。自那天起,母亲很少再说父亲“没用”。

1994年我从卫校毕业分到医院上班,领到第一个月工资后,给全家买了礼物:姐姐的时装包、母亲的羊毛衫。但父亲性格内向,我不知道他喜欢什么,正在犯难时,往事浮上心头,我信步走进商场,买了两瓶一提的大冶劲酒。父亲看到礼物时,眼睛亮了:“劲酒?我还是好多年之前喝过一次。我终于熬出头了,姑娘长大了,给我买劲酒喝了。”当天中午母亲多做了两个菜,父亲从浅酌到痛饮,兴致盎然,我第一次发现他的口才原来那么好。最后母亲嗔怪地藏起酒瓶,解释道:姜昆也说了,“劲酒虽好,可不要贪杯哟。”他才恋恋不舍地放下酒杯。

随后几年,国有企业纷纷凋零,红极一时的二钢厂未能幸免,很多家庭都陷入拮据状态,但我家比较例外。父亲和同事组团到海南打工,他凭借过硬的技术得到老板信任,收入反而较前大幅增长。直到“江山”易主,二钢厂经重组成为华钢,他才回来继续上班。他说5年时间,他除了想家之外,就是想念劲酒,不仅是它醇厚的酒香,更是一种情怀。我知道,在数十年前,某位厂长随手敬的一杯酒,随口说的一句:付师傅是人才。那杯酒令他刻骨铭心,念念不忘,他觉得从此以后可以抬头挺胸做人。其实他不知道,在我和姐姐眼里,父亲永远都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我和姐姐出嫁后,每次回娘家“送节”,劲酒是必不可少的项目,二十多年从未改变。从“大冶劲酒”到“中国劲酒”,从白酒到参茸酒、苦荞酒,我们全家见证了劲酒的发展。

2016年,黄石市政府出台棚改政策,二钢原家属区全部拆迁,父母选了一套心仪的房子,按他们的喜好和需求装修后搬进了新家。

2019年10月,举国同庆新中国70年华诞,我的父母也正值70岁寿辰。我和姐姐开车带他们到黄石园博园参观游玩。丹桂飘香,秋菊傲霜。那一天,父母开心地拿着我和姐姐为他们买的智能手机到处拍照。父亲站在城楼居高临下,挥手作指点江山状,我抢拍下这精彩瞬间。中午我们在餐馆吃饭,给父亲点了一瓶“小方劲”,他美美地啜了一口,说,现在日子越来越红火了。以前做梦也不会想到,老了会有这样的福气:住上了新房子,女儿开车带他们出来玩,待在家里用手机淘宝购物……我注意到,母亲的眼睛又笑成了月牙儿。

2023年,见证我们全家从苦难到幸福,承载着满满回忆的劲牌公司也迎来了70年华诞。我希望爸妈的身体就像劲牌公司一样,历久弥坚;生活就像劲牌美酒一样,愈陈愈香醇。

我祈盼:春不尽,人不老,劲牌酒业越来越好!

作者:付方(湖北黄石)

征集启事:“我与劲牌的故事”征集以文字、图片、视频形式为主,内容积极、健康向上。作为知晓劲牌或劲牌产品的人士,讲述其眼中的劲牌,或自己和身边人与劲牌结缘的动人故事。通过自己与劲牌的故事,展现自己对企业品牌或产品的认知,对劲牌文化、发展理念的理解,对企业未来发展的期望与祝愿。征文作品投稿可通过荆楚网微信菜单栏“我与劲牌”在线上传word文档作品,图片可插入Word内上传,文件不超过4MB。若文件过大,可通过邮箱投稿:wyjpdgs@163.com。投稿作品务必备注作品标题、作者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及所在城市信息。

【责任编辑:郭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