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鄂东新闻

湖北播撒“火种”第一人故里,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如火如荼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08日10:57 来源: 荆楚网

段 店镇长江边万亩油菜花海.jpg.jpg

万亩油菜花海。通讯员 供图

鄂州市华容区的刘伯垂,是湖北的早期中共党员之一,他也是将共产主义火种传播到湖北的第一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共产主义光芒随即在湖北熠熠生辉。

2021年以来,华容区大力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促进乡村振兴工作,以“党员先锋指数动员党员参与乡村振兴,文明指数发动群众共同缔造”为主线,着力将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初步形成“区域整体提升、乡镇主题突出、村组特色亮点”的良好工作格局,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华容高质量发展。

党员先锋指数

——让党员们“干”起来

华容区中湾村有自然湾17个、村民2662人,是段店镇数一数二的“大村”,但村干部只有4名。为解决基层工作力量不足问题,2022年4月,该村实施党员承诺践诺积分制管理,即党员带头在村里每做成一件事可以获得相应积分,以此来发动92名党员带领群众为村里解决大小事。

中湾村二十大进乡村.JPG.JPG

二十大精神宣讲进乡村。通讯员 供图

制度实施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解决村里道路改造难题。在党员带动下,村民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原本需要70万的修路成本降到了35万。不到两个月,泥巴路成功变身柏油路。路修好后,日常维护也是大家一起来。中湾村八组党员吴志勇是这条路的包保责任人,路旁的杂草,路面的土石,他都要负责清理打扫。

美丽宜居的中湾村徐家大林湾.JPG

美丽宜居的中湾村徐家大林湾。通讯员 供图

每名党员积分情况,上墙公示,动态更新。中湾村村里议事亭内,一块荣誉墙上展示了全村92名党员各自的积分。“党员承诺践诺”既是压力也是动力。中湾村支部书记杨振平说,村里实施积分制后,党员争着上荣誉墙,开始主动揽活。“拍胸脯说出的话,不能食言。”

为全面推进鄂州市农村党员积分“三三制”积分管理评价办法落地生根,更好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华容区因地制宜制定农村党员“先锋指数”考评管理实施意见,以“3321工作法”为抓手,通过制定党员必选清单、备选清单、负面清单三张清单,把握按月统计、季度公示、年终考评三个环节,执行量化登记、专人审核两项制度,坚持结果运用一个导向,有效激发农村党员队伍活力。

首个山东寿光圣女果大棚基地落 户中湾村.JPG

首个山东寿光圣女果大棚基地落户中湾村。通讯员 供图

自实施农村党员“先锋指数”考评管理工作以来,通过开展党员户挂牌、党员设岗定责、承诺践诺、志愿服务等活动,发放1220个“党员中心户”标牌,竖立287个党员包保责任牌,把党员身份集中“亮出来”。全区75个村均已制定必选清单、备选清单、负面清单,4182名农村党员制定了个性化的备选清单,签订承诺书并集中进行了公示。

去年年底经过村民评选、党支部申报、乡镇审核,选取了20名“先锋党员”进行了慰问表彰和宣传报道,在全区范围内营造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农业高质高效

——让撂荒地“活”起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

鉴于“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要求,华容区精准施策,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和复耕盘活撂荒土地相结合,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严格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强力整治土地撂荒。

据悉,2022年,华容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统筹各类资金4621万元,实施涉农项目63个。

大叶村林朗菌业基地.JPG.JPG

大叶村林朗菌业基地。通讯员 供图

2022年年初,庙岭镇大叶村围绕土地流转、复耕复种目标,由党员带头普及耕地“非粮化”政策,率先与村集体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半个月内将村里荒废多年的110亩撂荒地全部流转完毕。

过去一年,段店镇刘弄村采取“党组织+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动发展模式和“622”利益分配方式,动员农民把没有种、不愿种、种不好的土地入股到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探索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党建引领型”土地撂荒整治集体经济模式。

大叶村梧桐湖渔民山庄.JPG

大叶村梧桐湖渔民山庄。通讯员 供图

针对撂荒土地,临江乡黄岭村积极扶持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帮助退役军人胡新龙兴办家庭农场。鼓励乡贤回家投资创业,吸纳广州企业家胡国政建设红豆杉基地,共流转土地300亩。

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以来,华容区落实“长牙齿”耕地保护硬举措,整治撂荒地4594.9亩,完成“非粮化”整改3351亩,昔日荒地变成收获的“希望田”。

乡村宜居宜业

——让乡村游“火”起来

华容区毗邻长江,地处武汉、鄂州正中之位,虽有人文、资源优势,但由于多种原因,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长期“养在深闺人未识”。

华容区文旅局相关同志介绍,近年来,以华容园为窗口、以鄂州杏福园4A级景区为主轴,华容区着力打造2至3条乡村旅游线路,用绿色理念引领乡村生态旅游,加快培育全域旅游发展新业态,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台创园航拍.jpg.jpg

台创园。通讯员 供图

华容镇芦花村创新“红色+”模式,在维护遗址特有的历史环境风貌的基础上,对新四军南下遗址进行修复。同时,通过翻族谱、查资料、访谈名人事迹,挖掘本土文化,弘扬正能量,形成“一湾一品”的品牌。

中湾村党支部书记杨振平介绍,依托网红沙滩,中湾村围绕杨家老屋湾打造景点,将周边50余亩水面进行改造,新建休闲步道,种植观赏睡莲,既方便群众休闲娱乐,又带动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刘花村是武汉共产党早期工人运动组织代表人赵子俊先烈的故乡。如今的刘花赓续红色血脉,正致力于打造的“市井田园”美丽乡村样板,外婆小院、外公的竹林、乡韵廊、诗竹书屋、思贤亭……,田园风光,美不胜收,引得无数游客前来打卡、休闲。

华容镇刘花村党支部书记李俊说,刘花村将以“美丽乡村+休闲采摘+乡村旅游”为目标,建设共享菜园、生态停车场、绿色长廊、采摘基地、风景亭、休闲文化中心等6个观赏点。目前正在规划设计中。

宣扬红色精神,赓续红色基因。

段店镇刘弄村是武汉共产主义小组发起人刘伯垂故乡。该村村支书金志敬说,去年,镇里对刘伯垂墓区提档升级,新建并刷黑纪念馆主路,新修600平方米宣誓广场,墓区绿化率达100%。

华容镇刘弄村刘伯垂纪念馆.JPG

华容镇刘弄村刘伯垂纪念馆。通讯员 供图

此外,华容区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史料,广泛挖掘红色资源,全面收集刘伯垂革命时期在刘弄村及华容、黄冈等地区的文物、史料,并将科技元素融入纪念馆,为参观者带来沉浸式观展体验。

如今的刘伯垂纪念馆,成了远近闻名的打卡地。刘伯垂纪念馆与鄂州市烈士纪念园、毛主席视察临江纪念馆、彭楚藩烈士祠、徐达明纪念馆等一起,形成集参观、学习、旅游等功能于一体,具有革命传统体验、红色精神传承、绿色休闲观光等功能的红色主题旅游线路。

农民富裕富足

——让乡亲们“富”起来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

据悉,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村民收入,中湾村打造占地约5亩的“共享菜园”,共有菜地68块。共享菜地全部被认领,每块菜地认领费每年600元,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约2万元。

村有主导产业,民有致富门路。此外,中湾村入股帮扶资金48.5万元,成立徐家大林桑蚕合作社,种桑养蚕270亩,吸引外来游客观光采摘,每年增加村级经济收入5.7万元,带动周边农户就近务工。

夜幕下的美丽乡村-临江乡黄岭村汪家榜湾 (1).JPG

夜幕下的临江乡黄岭村汪家榜湾。通讯员 供图

临江乡黄岭村两委班子深思熟虑、审时度势,抓住土地承包流转的有利时机,实行“村党支部主导+合作社经营+农户土地入股”的产业发展模式,统筹用好盘活村级资产资源。

该村村支书胡炼祥介绍,村“两委”成员及部分党员带头入股,流转土地670亩,有效解决了土地撂荒问题,同时解决群众就业70余人。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8.5万元,同比增长88%,引导群众由“单独干”为“联手干”。

通过示范引领,目前黄岭村共成立有农业生态基地11个,葡萄基地3个,冬桃基地3个,莲藕基地1个,水稻基地1个,红豆杉基地1个,龙虾基地1个,养鸭场1个,禽蛋加工1家,可带动本村160余人就业,提高人年均收入3000余元。

华容区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带动村民就业,提高村民收入的案例很多。刘花村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特色产业,预期可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带动本地群众就业80人。

【产业兴旺】农户在大叶村林朗菌业大棚内采摘香菇.jpg

农户在大叶村林朗菌业大棚内采摘香菇。通讯员 供图

庙岭镇大叶村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建成12座智能钢构连栋大棚,实现香菇分拣、保鲜、烘干全产业链发展,年产生香菇近18万斤,合作社农户年均增收3万元。

蒲团乡大庙村引进市场主体,投资500万元,建设集露营基地、亲子研学、休闲观光等于一体的生态农业共享示范基地,建成后预计每年吸引游客1万余人,带动周边村民50余人就近就业。

大庙村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立足村情,吸引能人孟长江回乡投资400多万元在七组孟黄湾打造“开心假日钓场”升级版,将垂钓、采摘、观光、休闲度假、农副产品展示融为一体,每年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5万元,探索出一条特色农业发展的新路径。

芦 花村养羊基地1.JPG.JPG

芦花村养羊基地。通讯员 供图

芦花村积极牵手高校,采取“党支部+高校+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现已养殖优质羊700余只,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可增加20余万元,带动周边50人就业,人均年收入可达6万元,实现村强民富。

据悉,2022年,华容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4614元,超过湖北省平均水平。

策划:卢山、饶瑶

执行:徐纤、张晓琴

作者:王焱尧

摄影:潘协凯、赵小丰

【责任编辑:阮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