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山桥米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赵秀琳 通讯员 徐曙明)"桥米长,三颗米来一寸长;桥米弯,三颗米来围一圈;桥米香,三碗吃下赛沉香",这是一首在京山当地十分流行的民谣,生动描绘了桥米的特点。
京山桥米是湖北省京山市特产,腹白小,颗粒整齐,青梗如玉,做出的米饭松软略糯,喷香扑鼻,具备特有的口感和食味。早在明代嘉靖年间,它就被作为觐献皇帝的贡米。
2021年起,京山市开始筹建“京山桥米”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通过两年“深耕”品牌发展与示范区打造,初步建设成集育种、种植、精深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百亿绿色稻米产业链。
今年3月8日,全省商标和地理标志工作研讨班上,湖北省知识产权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治田为京山桥米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筹建)授牌。
桥米品牌“稳飘香”
如何在保障桥米“香味”稳定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商标扩大品牌知名度、发展市场,有赖于政府精细规划。
为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让企业放心叫响桥米品牌,京山市政府通过吸纳32家优质稻米加工企业组建产业联盟,开展授权企业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监督行动;出台“京山桥米”地理标志产业发展奖励政策措施与《京山桥米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管理办法》,鼓励和支持企业使用地理标志的同时,建立专用标志档案,定期向社会公布京山桥米地理标志产品信息。
京山市的一系列举措,拓展了农产品上升空间。产业链不断发展聚集,为乡村振兴带来了更多福祉,致富路也清晰可见。
截止2022年,京山桥米标准化种植面积55万亩,辐射带动农户20万户以上,助农增收2.3亿元以上,增加就业岗位2500个以上,发展订单农户10万户以上,按“农户+合作社+生产企业+电商”产业模式建成集产品展示厅、直播间、扶贫产品运营中心于一体的电商平台。
多方“强关联”优产品
为进一步优化产品质量,擦亮京山桥米招牌,京山市人民政府与高校、媒体等加强关联,开展深度合作,充分挖掘产品潜力。
通过建立华中农业大学产学研合作基地,京山市与高校团队开展京山桥米品种改良与繁育创新,攻关新品种试验筛选、品种抗性、桥米增香和基因标识等技术,获取京山桥米品种自主知识产权,富硒桥米、有机桥米、杂粮米、控糖配方米等新产品相继投产。
借助央视、湖北日报等新闻媒体第三方视角,京山市充分挖掘桥米产品特点与品牌故事,并在京山桥米原产地孙桥镇建成多功能展厅“稻文化探知馆”,集中展示稻米文化。
与此同时,京山市还加强京山桥米地理标志人才培养,积极建立人才奖励机制。全年多人获评“农民高级农艺师”职称。
“2023年是创建京山桥米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的冲刺之年。”京山市副市长陈楷仑表示,京山市将采取多项举措,努力建成保护体系机制健全、保护措施充分、品牌宣传深入、合作共赢面广、品牌效益巨大的京山桥米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