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胡剑芳)清明时节寄哀思,游子竞归扫墓田。针对清明期间回乡人流及防火高压态势,咸安如何应对,做好文明祭文章?4月4日,笔者来到咸安乡村探访。
“山边田边一烧火,马上就进派出所。”“田野地边一冒烟,马上准备出二千。”“耕地一抛荒,补贴精巴光。”“耕地再抛荒,无处可插秧。”“假花祭祖不算真,真花祭祖最贴心。”“垃圾不乱丢,有人来回收”……在大幕乡东源花谷凌云塔,喇叭里的温馨提示给过往村民敲着警钟。
“有喇叭提示,村民及回乡的人大多数转变了观念,祭祖基本上都用鲜花带替塑料花,也不带纸焚香了。”带着红袖章的村支书兼防火员章辉映说,一山的樱花、楠竹现在可是乡亲们的宝贝,见了游人或回乡村民,大家都互相提醒着千万不能失火。
在汀泗桥镇古田村,村支部书记周雄伟带着村干部挨家挨户做防火及文明祭祖宣传。对刚有老人故去的周氏一家在送去慰问后,提醒户主通知亲属上山不能放鞭,用鲜花代替塑料花等要求,提倡文明节俭办丧事。
清明期间,咸安区千余小喇叭在百余乡村响起,用语音播报宣导文明祭祀与森林防火要求。同时,部分乡镇及公共墓地设立鲜花置换点,为文明过清明加上一道安全锁,确保了节日期间全区无一起火情发生。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