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省直资讯

临潼全力打造文旅新高地

发布时间:2023年04月07日11:14 来源: ​西安日报

 

记者团在华清宫景区合影留念。

■记者 顾荣 通讯员 王三合 吕杰 文/图

俑动中华,泉润临潼——一个倾国倾城的地方!4月3日,“中华文明凝心铸魂之旅”2023全国网络媒体主题采访活动第一天走进了西安市临潼区,开展以“俑动中华 泉润临潼”为主题的全国网络媒体看临潼活动。来自全国34家网络媒体的50多名记者走进临潼,了解近年来临潼文旅发展的成绩,探寻陕西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临潼密码”。

国家重大战略和陕西、西安十四五规划,都赋予了临潼更高定位,是大西安“北跨”“东拓”“拥河”发展的重要承载地。近年来,临潼区聚力打造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全面构筑以秦兵马俑为依托的“东翼”,建设兵马俑文旅度假区,以秦东陵为依托的“西翼”,建设秦东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一体两翼”文旅产业发展新格局。

三大演出点亮文旅名片

在“俑动中华 泉润临潼”全国网络媒体看临潼主题采访活动中,来访媒体记者先后观看了《复活的军团》和《长恨歌》两大文艺节目。

《复活的军团》是中国首部实景沉浸式多媒体战争史诗大剧,由著名导演金铁木执导,依托先进的舞美技术生动讲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封平民家书里的主人公黑夫和惊于公元前223年秦灭楚之战中经历的真实历史故事。行走在剧场里,移步换景,层层递进,历史就在身边重演,身临其境,韵味悠长。

伴随着“哇”的一声惊叹,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的舞台背后,一片“星光”洒满了骊山。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上演的冰火《长恨歌》共演出133场,接待购票观众32.22万人,实现经营收入6636万元。2023年春节七天假期,冰火《长恨歌》共演出17场,接待观众4.95万人,实现演出收入1151.9万元。自2006年至今,《长恨歌》已高质量演出4300余场,累计实现收入14.36亿元,已经成为陕西旅游的一张金边名片,带动周边酒店、民宿、康养、文创综合收入超70亿元以上。

除了以上两场演出外,临潼区还有一部反映西安事变的《12·12》的演艺产品正在参与争创国家文旅演艺标准。

文旅演艺项目获高度评价

好看的不只是数据,除了观众在网络上给出的好评之外,参加本次网络媒体主题采访活动的编辑记者同样给予这两场演出极高的评价。

中国网记者杨俊康看完演出激动地表示,作为华夏子孙,能实际看到中华传统文化以一种实景的形式、连绵不断地展现出来,感到又激动又欣慰。“我观察到现场也有很多小朋友,他们看得兴致勃勃、非常感动,中华伟大而古老的故事就这样在小朋友心里种下一颗种子。我很高兴历史能以一个多维的、创新的形式呈现在大家的面前。”

“宏大叙事下伴随着个体的命运,家国情怀下的爱作为永恒的主题,构思巧妙,非常吸引人。节目开始通过小家庭的生活变化以小见大、层层递进,故事也非常有节奏感。”西部决策网编辑吕夏婧说,演员们的敬业表演和实景行进式观演,让人更加有代入感。

聚力打造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

观众叫好的口碑背后,离不开临潼区政府的支持和规划。近年来,临潼区实施“开放办区、合作共赢”战略,坚定不移推进产业融合、业态融合、景城融合,全面推进大秦·骊宫温泉度假村、和光怀雅等高端酒店项目建设,加快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提升改造工程,推进秦始皇陵外城垣及城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建设,“绿巨人”旅游专列开通,配合实施秦东陵大墓发掘保护工程,全力打造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传统与时尚完美结合的文旅高地。同时,临潼区不断加快“旅游+演艺文化”发展,积极探索“文化+创意+旅游”文创产品研发模式,临潼区“华清文创服务中心”和“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文创中心(连锁)”共同跻身西安市文创产品五星级示范店。

在探索特色旅游兴区的道路上,临潼区相继获得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中国御温泉之都”“中国十佳生态旅游区”“中国十佳特色文化旅游区”等荣誉称号。

今年以来,临潼区抢抓“北跨”“东拓”“拥河”发展战略机遇,聚力打造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放大“山、宫、城、寨、站、河”六位一体文化旅游核心区整体效应,构筑“一体两翼”文旅产业发展新格局,全力打造中国秦文化展示区,加速推进“人文产城”融合发展,塑造“俑动中华 泉润临潼”城市品牌新形象,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副中心、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责任编辑:谢圣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