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省直资讯

知名作家马伯庸携新作《大医》来汉与华师学子分享创作心得

发布时间:2023年04月14日17:18 来源:

图片6.png.png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叶恒 实习生 王益贤 通讯员 姜正会)4月13日,知名作家马伯庸“医术之外”读者见面会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本次活动由湖北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主办、倍阅利群书社与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协办。

马伯庸,是人民文学奖、朱自清散文奖、茅盾新人奖得主。代表作有《长安的荔枝》《大医》《显微镜下的大明》等。他的小说具有一种调度复杂人、事、物关系的叙事能力和想象力,具备突出的个人风格。

图片3.png.png

见面会上,马伯庸谈到了新作《大医》的创作灵感。马伯庸说,创作缘起是2017年他受邀参加上海的华山医院职工文化讲座,医院有座建于1910年的哈佛楼引起了他的浓厚兴趣。里面都是医院的历史文物和资料,看似不起眼,但那个时代诸多大事件和大人物都与之有关联,他便萌生了创作小说的念头。后来也没想到会一口气写到80余万字,成为他目前创作生涯中字数最多的一部小说。

“中国近现代史实在漫长,中国近现代的医疗故事也实在精彩。在调研和创作过程中,我查到了太多值得起立致敬的真实人物,也看到了太多值得浓墨重书的事迹。”他在后记中这样写道。

《大医·破晓篇》及《大医·日出篇》讲述中国近现代背景下的医疗故事,三个出身、性格、际遇各不相同的年轻人,在同一个时间点踏入中国红十字会总医院,他们在动荡的年代里,以精湛医术为人民服务,他们言传身教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优秀医者,并成为中国第一代公共慈善医生。

微信图片_20230414162616.jpg

马伯庸娓娓道来,从数个资料细节中搭建了强大的故事张力,从不同时代背景下医生们所面对的难题中,找到根本上的一致性。即使不同的场景、技术、时代有着不可逾越的差异,但在生死之间,医者天然共鸣的情感体验却会即时消融掉一切隔阂,让读者从普通的小人物经历中,窥见大时代的洪流变迁。

微信图片_20230414162623.jpg

在读者问答环节,马伯庸表示,写作源于生活,也在于日常积累,用自身的知识积累把“脑洞”支撑起来,有能力把想法变成一个故事。写作的过程源于生活经历与好奇心激发的思考,一定要大量阅读史料和积累知识。活动结束后,马伯庸为在场的读者朋友们一一签名,并合影留念。

微信图片_20230414162628.jpg.jpg

湖北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积极推动全民阅读走深、走实,通过丰富的文化活动,使得读者不断获得更多幸福感、满足感,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而带动更多人参与到全民阅读中来,提升人们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明素养,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责任编辑:叶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