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冯伟)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眼下,正值水稻插秧的关键时刻,浠水各地因地制宜,抓紧农时插秧苗,在“隆隆”的机器声中,田里逐渐披上嫩绿的新装。
“秧苗和机器的状态都已经调好了,你看它可以实现全自动的这个直走和转弯,这秧田的拆秧工作就可以交给这种无人插秧机系统可以让机器人给我们把这事儿干完。”在散花长福水稻合作社里,浠水县长福水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潘新星正在系统上调度着两台无人快速直播插秧机在田间插秧,插秧机装载着一盘盘嫩绿色的秧苗在水田里来回穿梭,所过之处,一株株秧苗被整齐地插进水里。
从外观上看,无人插秧机与一般高速插秧机并无两样,为插秧机装好秧盘后,只需进行简单设置和遥控启动,插秧机便开始了自动作业,将装载的秧苗持续插入稻田。潘新星说:“这个无人插秧机系统是我们整个智慧农业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全自动化进行高质量秧苗培育工作,在完成秧苗培育工作之后,就通过数字化平台对大田进行科学化管理。”
合作社流转的5700亩田地,其中百分之三十属于平原湖地区,百分之七十属于岗地和丘陵地区,而插秧是水稻生产的重要环节,为了不误农时,合作社负责人潘星星想方设法让每块田地都能够种满种足,他说:“为了应对这个丘陵地区农田情况复杂的这个问题,我们特地引进的无人插秧系统,我只要给足足够的秧苗,无人插秧机就可以帮我们全部插好、插满、插足。”
相比于传统插秧机,“新武器”增加了辅助驾驶系统,只需一人放秧,基本不需要驾驶员,不仅降低了劳动强度,而且作业过程更精准、更高效。浠水县长福水稻专业合作社农机手李又山是种田的老把式,对于新旧耕作方式的更替,他感受十分深刻,“一天最低要插30到50亩,基本不需要人去补插,从来没有想过会有无人插秧机。”潘新星也充满自信地说:“我觉得这个今年的通过这样一种方式,节省了人工,我们的产量我觉得有望提升至少10%以上。”
这些机械不光满足合作社自家5700亩土地的生产,还覆盖了周边三个乡镇十几个村子农业生产,托管的23700亩土地也能在很短时间内完成插秧。散户镇花园岗村村民张自桥深受其益,他说:“我们现在种田很轻松,有长福合作社给我们帮忙,现在种田收入也有、又轻松。”浠水县长福水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潘新星:“从昨天开始,我们就已经开始了我们这个早稻插秧工作,预计在四月底可以完成所有的这个工作。”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