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我与劲牌的故事

【我与劲牌的故事130】群山会记得一切

发布时间:2023年04月27日09:15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我们在和风雪赛跑。

四月,内蒙。

车外开始变暗,还起了大风,天气预报说,晚上有大雪,明天可能会封路,我们必须在今天抵达此行最重要的目的地――包头市固阳县怀朔镇。

悠悠千载,北魏怀朔,这个地方在固阳很有名,从昔日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设立怀朔以镇北蛮柔然开始,怀朔镇已经度过了1500年。千年以来,北齐在这里起家,南梁从这里衰亡,花木兰在这里替父从军,多少风云人物化作一抔黄土,只剩下了故事随风而往,而除了残垣断壁,还有一种神奇的药材见证了这一切,这就是黄芪。可以说,怀朔的历史,就是黄芪的历史。

图片1.jpg

黄芪味微甜,可温脾健胃,敛疮生肌,被誉为”补气圣药”,在保护心肌、调节血压、提高人体免疫力等方面具有很好的疗效,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素有“十药八芪”之誉。公司用到的每一味中药材,劲牌的寻药人都会奔赴全国各地去探究药材的道地性,于是才有了我们此次内蒙一行。

两个多小时以后,穿过隧道,眼前豁然开朗,怀朔镇终于出现在我们眼前。这是一个被大青山钟爱的地方,阳光的金色是它的主色调,背后的隧道外是即将到来的风雪,而这里依然保持着一份独有的宁静。

当地黄芪药材协会的范会长已经在等我们了,让我们坐上他那辆农用皮卡,带着2个村民,马上和我们一起出发了,从镇子到他们自己承包的土地还要走上一段山路,而这段山路是对于家用车实在是一种考验。

黄芪喜阳光,耐干旱,怕涝,又喜凉爽气候,可耐受-30℃以下低温,耐寒性强,多生长在海拔800~1300米的山区。它对土壤要求也并不严格,但土壤质地和土层厚薄不同对根的产量和质量有很大影响;土壤粘重,根生长缓慢,主根短,分枝多,常畸形;土壤砂性大,根纤维木质化程度大,粉质少;土层薄,根多生横枝,分枝多,呈鸡爪形,品质差。因此,黄芪在很多地方可能都有,但优质的黄芪往往只生长在特定的那几个地方。

现在,在内蒙,一提起黄芪,人们就都会提起包头市,而提到包头市,就绕不开固阳县,2017年,固阳县被中国中药协会授予“中国固阳正北黄芪之乡”称号,“固阳黄芪”成功注册为中国地理标志认证商标。在固阳县,怀朔镇无疑是产出黄芪的重镇,在很多人眼里,那是一个充满传奇的地方。

皮卡车捏着嗓子艰难地带着我们爬上一道土路,那应该不能叫路,两边的坡地上,枯黄的野草东躲西藏,灰黑色的石头无序无章,离远了看,就像是有一群土拨鼠随着性子打出来窝,现在走的这条路上,也不过是土拨鼠偷懒少打了一点而已。“这里一开始并没有什么路,现在走的这条道,是我们人和车走多了,自己踩出来的。”范会长对着我们有些自豪地说,“走过这段,就好了,那边土厚,算是个小平原。”

又颠簸一个多小时,终于到了基地,范会长指着地上刚冒头不久的小绿芽,继续向我们介绍说,“看,这就是黄芪,别看它现在不起眼,等到了夏天,能长到半米高,人都可以藏在里面睡觉。以前这地方,黄芪药材全靠野生,挖一点少一点,挖出来的药呢,也是有大有小,品相也不好,每天挖个10斤就已经了不得了。现在我在这边打了两口40多米的井,有了水,自己种,1亩地就能挖出来1800斤,多的有2000斤。”

“我们基地里的黄芪,就是最正宗的正北芪,这个种在全国都是最好的最有名,我们也从来不从外面买种子回来种,用的种子都是我们本地自己采的。”范会长对自家基地里的黄芪很是自信,“来,我们挖一根看看就知道了,把铲子给我,这个铲子是我专门设计来挖黄芪的,机器上就用这种铲子做的改装,挖出来的黄芪不容易断,还省力气。”

范会长提起黄芪,有些“炫耀”地跟我们说,“你看这黄芪根,上面这块就是一整条,最起码有30公分,最下面才有一点分支,这种形状的黄芪是切饮片最好的原料,其它地方的人就算拿我们的种子回去种,也绝对种不出来这种好品相。这样的黄芪,你们拿回去检测,含量绝对有药典的2倍多。”

从基地所在的小高原下来,已经是天黑了。告别了想要热情招待的范书记,我们带着从基地里采集的黄芪药材样品,驾车往达茂旗赶。

“有必要连夜赶路走吗,是不是不太礼貌。”我有些意外,一向在这方面很注重的前辈这次居然这么匆忙。

“不走不行啊,说是暴风雪要从大青山翻过来了,等过了夜,明天就难走了。”

我也马上明白了前辈的意思,“今天看的黄芪看起来不是很不错吗,是哪里有问题吗?需要咱们连夜去其它地方继续找。”

“固阳这边的黄芪确实品相不错,按范会长他的说法,有效含量也是够的。但是我注意到一个细节,这次咱们出来,到目前为止看到的黄芪,药材基源都是蒙古黄芪,而除了蒙古黄芪,我们还需要寻找药典里记载的另外一种黄芪,膜荚黄芪。”

“可是,内蒙东边和南边成规模的黄芪基地,我们已经差不多都走遍了啊,回头一看,又是一半的无用功。”我有些抱怨,“花了这么多时间,辛辛苦苦跑了这么远的路,没个成果,别人又看不到,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话不能这么讲,最起码,喏,今天我们爬的那座山知道,”一向严肃的前辈难得讲了句俏皮话,“最终,群山会记得一切。”

作者:卢飞飞(湖北黄石)

征集启事:“我与劲牌的故事”征集以文字、图片、视频形式为主,内容积极、健康向上。作为知晓劲牌或劲牌产品的人士,讲述其眼中的劲牌,或自己和身边人与劲牌结缘的动人故事。通过自己与劲牌的故事,展现自己对企业品牌或产品的认知,对劲牌文化、发展理念的理解,对企业未来发展的期望与祝愿。征文作品投稿可通过荆楚网微信菜单栏“我与劲牌”在线上传word文档作品,图片可插入Word内上传,文件不超过4MB。若文件过大,可通过邮箱投稿:wyjpdgs@163.com。投稿作品务必备注作品标题、作者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及所在城市信息。征集截止日期:2023年4月28日。

【责任编辑:王舒娴】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