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田城 通讯员 邓昌炉 邹展 )共同缔造,扮靓村湾,让红色力量延伸到基层治理的最末端。5月24日,记者从咸宁市委组织部获悉,咸宁市从去年起创新实施的“红色根须工程”,在全市已建立村湾党支部1577个、党小组2828个,村湾党组织成为村湾治理的核心力量。
最直接的成效是,咸宁市最大程度汇聚起了“红色力量”,打通了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广泛引领广大群众共同缔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开启了乡村共建共治共享新局面。
组织“扎根”,村湾有了“坚强力”
问题是工作的导向。在乡村治理中,党组织触角扎得不深、党员发挥作用不足等问题较为突出。
以嘉鱼县新街镇港东村罗家洲自然湾为例,由于全村人口达2557人,地域跨度较大,仅凭村“两委”几个人“根本管不过来”。
工作力量的紧缺带来一系列问题:村湾道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环境脏乱差,干群关系紧张。
面对问题,咸宁积极推动乡村治理重心由行政村向自然村湾拓展延伸,探索实施“红色根须工程”。
2021年5月,咸宁制定出台《党建引领村湾治理试点工作方案》,特别是去年,结合全省开展的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试点工作,在全市面上铺开推进“红色根须工程”,实现村湾人居环境、群众精神面貌明显改善。
所谓“红色根须工程”,就是以自然村湾为基本单元,以“村湾建支部”为基本模式,打通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末梢根须”,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
“红色根须工程”的要素构成——
组建村湾党支部。综合考虑村湾党员人数、集体经济、人口集聚等因素,按照“一个村湾一个党组织”的原则,在全市符合条件的村湾组建党支部。同时,积极吸纳乡土人才、致富能手、退伍军人、优秀返乡人员等担任村湾党支部书记。
设立中心户。结合村湾党员数量、分布和群众聚居情况,通过“个人自荐+群众推荐+支部选聘”的方式,将有公心、有威望、有能力、有精力骨干党员群众确定为中心户,由乡镇统一发放聘书、悬挂标牌。
组建村湾理事会。坚持党建带群建,各村湾建立村湾理事会,提倡由村湾党支部书记(党小组组长)兼任会长。村湾理事会下设红白理事组、道德评议组、村民议事组、禁赌禁毒组、公共卫生监督组,构建起“党支部+村湾理事会+自治小组”的治理格局。
截至目前,全市已建立村湾党支部1577个、党小组2828个;设立中心户24321户、覆盖32万户村民;2934个村湾建立了理事会。
队伍“扎根”,村湾有了“先锋力”
基层治理好,党员很关键。各村湾党组织注重发挥每一名党员的先锋作用,通过建立党员教育管理和考核激励机制,让党员亮身份、明职责、作表率。
突出“一个党员一面旗帜”,要求基层党员干部做到“平时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真正把为民服务要求落到实处。通城县石南镇梅港村戴峰山屋场的胡建甫,是一名年近八旬的老党员,他每天戴着党徽四处巡查,被誉为调解矛盾的“和事佬”和环境卫生的“监督员”。在该县开展“活人墓”专项治理中,他带头拆除了已建成30余年的“百年之地”。
在村湾党组织领导下,各村湾由党员带头成立志愿服务队,经常性开展环境卫生治理、慰问孤寡老人、创文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通山县杨芳林乡在全乡开展“党员当三员,清洁美家园”活动,即党员当好义务员,负责组建村湾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志愿宣传、服务工作;当好清扫员,负责每周开展一次村湾大清扫,带领村民共同清洁家园;当好监督员,负责轮岗值班,做好日常环境卫生监管,实现了村湾环境大变样。
图:通城县向家村党员中心户带动村民清扫垃圾。 通讯员 供图
以全省推动服务资源平台“三下沉”为契机,积极引导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常态开展帮办代办服务,把党员干部力量沉到基层。
咸安区将社会保险缴纳、养老资格认证等13个公共服务事项下沉延伸至村湾,创新推行“红色管家”,由下沉联户党员,通过鄂汇办、楚税通、“老来”等各类APP提供帮办代办,受到群众一致好评。建立“十户联防”机制,引导群众个人事帮衬办、大家事一起办、专业事提级办,实现事在村湾办的治理效能转变。
阵地“扎根”,村湾有了“坚实力”
建好党建阵地,才能更好服务群众。针对村湾公共服务功能不足,便民服务不到位等问题,推进标志牌、党旗、入党誓词、党员群像图、议事制度、办公室阵地建设,更好服务群众。
各地采取在村湾老党员自有住房中择优选择一批、在村湾闲置的校园、厂房等公用资产中着力盘活一批、对村湾内文化礼堂进行提升改造一批方式,建设村湾党建阵地。
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村湾党支部阵地兼党员群众活动中心1430个。嘉鱼县官桥镇朱砂村大屋梁,将村湾党支部设在一栋可以容纳10桌宴席的礼堂里,内设红色影院、文化展览室,多次举办村民文艺汇演、趣味包饺子、读书会等活动。
图:嘉鱼朱砂村大屋梁党支部主题党日。 通讯员 供图
阵地运转有保障。各个村湾采取乡镇支持一点、村集体收入支持一点、社会力量支持一点办法,多渠道筹措办公经费。同时,倡导在集体经济基础较好的湾组,经组员大会同意,拿出部分收益保障村湾党组织正常运转。
咸安区向阳湖镇广东畈村朱家湾,鼓励群众以“山地置换股份、山地租金入股”的方式,参与合作经营,建设果蔬、苗木种植基地1500亩,配套农家乐、民宿等服务项目,形成规模发展。
2022年集体经济收入达12.3万元,村民人均收入2.6万元。有了组级集体经济后,不仅保障了村湾党支部的正常运转,还投资建起了文化广场、篮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等文体休闲设施,让群众既富“口袋”,也富“脑袋”。
村湾党支部书记朱其义感言:“一个‘扯皮村’变成了‘和美村’。”
制度“扎根”,村湾有了“持久力”
治理要长久,制度来保障。针对村民参与村湾治理积极性不高或时冷时热的问题,各村湾党支部积极运用共同缔造的理念和方法,着力完善村民参与自治的长效机制,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各村湾坚持“一湾一约”,重点聚焦村民遵纪守法、维护治安稳定、爱好公共设施、注重家庭家风、爱护邻里关系等内容,制定组规民约。组规民约必须用通俗易懂、雅俗共赏的语言编写,让村民听得懂、弄得清、记得牢。
嘉鱼县簰洲湾镇中堡村六组,村湾党支部不仅将组规民约“绘”在墙上,还发动有音乐特长的村民,以“弘扬抗洪精神”“遵守组规民约”为主题,谱写了多首歌曲,让村民人人传唱。
村湾夜话最贴心。各村湾结合村湾事务管理需要,定期在村民聚集地举行“村湾夜话”,以唠家常的方式了解群众的困难诉求,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大大增强了群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
崇阳县围绕打造“湾子夜话”升级版,累计开展“湾子夜话”6840期,收集群众意见建议8455条,办理民生实事9786件,形成“多方参与、干群出题、同题共答”的生动局面。
一位党员说:“有些群众以前开会请都不来,现在不请自来!”
图:崇阳县金塘村卢家大屋湾子夜话。 通讯员 供图
在村湾党支部领导下,各村湾每年开展党员中心户、平安家庭示范户、十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每半年开展好党员、好乡贤、好青年、最美公婆、最美媳妇、最美儿女等评选活动,营造向上向善的文化氛围。
赤壁市团山村,各村湾坚持每年开展“新人新事新风尚”评比活动,先后评选十星级文明户5户、平安家庭10户、好媳妇8人、好婆婆8人,通过模范引领,传递正能量,营造新风尚。
基层党建,永远在路上。
当前,咸宁市各地正在持续深化共同缔造,夯实“红色根须工程”,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让广大群众在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中,共建美好家园和幸福生活。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