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税浪、杨宝 通讯员邓婕、曾垂伦、刘锋)6月14日,由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的巴东县廪君文化研究座谈会在水布垭镇举行。
巴东县廪君文化研究座谈会在水布垭镇举行。(记者杨宝 摄)
当天,来自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武汉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机构和院校的50余名专家与嘉宾齐聚水布垭,追溯土家族始祖廪君文化之源,分享廪君文化得学术研究成果,探讨廪君文化的传承、弘扬和保护,为巴东廪君文化品牌打造建言献策。
“现在准确地说,水布垭三里城就是廪君巴人的发祥地。”86岁高龄的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王善才从文献记载、地形地貌等方面,全面论证了武落钟离山是水布垭三里城。中南民族大学教授向柏松指出了土家族的图腾文化即白虎图腾,并进一步阐释白虎图腾从文化根源上蕴含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我们应该讲好廪君故事,在历史和现实中找到结合点,构建新的文化生命体。”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肖放说。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王善才分享研究成果。(记者杨宝摄)
自隋唐置县距今,巴东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是多民族聚集地,土家族占50.5%。地域风情浓厚,至今仍保留着丰厚的廪君文化痕迹。
2016年,巴东县委、县政府将“文化巴东”放在“五个巴东”发展战略的首位,并确定了廪君、纤夫两大文化主体,充分体现出巴东挖掘、弘扬、传承和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决心。同年,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授牌水布垭镇“湖北廪君文化之乡”。
2017年8月,巴东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廪君文化之乡”。随后制定《巴东县“中国廪君文化之乡”管理办法》,对全县12个乡镇的廪君文化资源进行彻底排查,并对传承人信息进行了分类整理建档。配合国家非遗中心完成《撒叶儿嗬》传承保护抢救性拍摄工作。多次组织全县州、县级非遗传承人进行种子人才培训。同时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及各地市文化、文艺界人士先后到巴东进行采风,考察廪君民俗文化,以廪君民俗文化为素材,创作了大量作品,研究廪君文化蔚然成风。逐步使土家民歌、土家方言、土家撒叶儿嗬、土家花鼓子、堂戏等这一地方民间文化艺术瑰宝光彩夺目并发扬光大。
巴东县廪君文化研究会会长郑国晋分享。(记者杨宝 摄)
巴东县着力开展廪君文化进校园、进机关、进村、进社区、进企业活动。截至目前,全县建成了6个“撒叶儿嗬”传承基地和2个“五句子”民歌传承基地,辐射周边县市,培训了大批传承人才。先后出版了《廪君文化研究》《廪君故里风情》《巴东撒叶儿嗬》《巴东堂戏》《故乡的心跳》《巴人故里——三里城》《土家奇女谭小七》《水布垭风情》等多本文化丛书。
先后有《虎魂》《峡江纤夫号子》《石工号子》《土家撒叶儿嗬》《纤夫谣》《虎魂》《清江恋歌》《挨挨擦擦等情哥》《一双绣花鞋》等节目分别走上了央视《民歌中国》和《中国民族民间歌舞盛典》的舞台,极大的宣传了本土特色民俗文化。
水布垭廪君文化广场非遗展演。(曾垂伦 摄)
2022年“巴东县廪君文化研究会”注册成立。巴东提出廪君文化品牌建设战略,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高度,实质性推动“中国廪君文化之乡”的发展,并把每年农历九月初九确定为举办“中国廪君文化艺术节”。
巴东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情表示,将以此次座谈会为契机,充分吸纳运用各位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挖掘、传承和保护廪君文化,在廪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人才队伍培养和宣传推介传承上多措并举,做到研究有成果、传承有效果,持续擦亮“中国廪君文化之乡”这张名片。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