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鄂东新闻

寻找鄂城最美村落|李坳:寻一个烟雨小江南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19日22:03 来源: 鄂城融媒

燕子飞时

绿水人家绕

背靠走马山

西带石桥水

南望东方山

陈泉公路穿境而过

这里是从未被打扰的汀祖“处女地”李坳村

空山烟雨夕

新陌绕亭台

站在君子山的六角亭

村湾静卧在三山之间

顺着百亩桃林俯瞰

黑丝带般的乡村公路

连接家家户户

串起村头到村尾

中西结合的幢幢乡村大别墅

郁郁古树点缀其中

蔷薇装点的最美庭院

成就仲春夜之梦

远眺石桥水库

云雾缥缈墨色间

含羞一笑半遮面

走马山上200亩

油茶和马尾松

勾勒一幅迷人的远山黛

探险孤峰解奥秘

寻奇暗洞释疑难

李坳村周围有七座山

名七星山最高山峰叫雪龙山

山上有一座洞穴寺庙——雪龙洞

洞内冬暖夏凉

石壁可见金属粒闪闪发光

站在洞口

群山尽收眼底

极目远眺可见长江

相传白龙马送唐僧西天取经

返回时路过此地造洞休息

民见惊骇白龙马化山隐遁

后人称此洞为白龙洞又称雪龙洞

从雪龙洞拾级而下

寻找“飞鹤贴壁”的传说——很久以前有位陈姓人士于悬崖峭壁上不慎摔下

安葬于此地时

其子撬动青石

忽有一白鹤冲天

低头又见一白鹤

慌忙之中砸伤鹤腿

从此以后

陈氏后人代出状元亦有跛足

又云二鹤为东方二子修道化身

因此得名“飞鹤贴壁”

路过25米的

深水井

听村小学传来朗朗书声

和着东风细雨

奏出春季限定交响

抚摸斑驳的土墙

穿过悠长的雨巷

来到董氏宗祠——三策堂这里有

丈夫溅血寻常事

留得人间姓氏香

的反清壮士董应郁

尽忠报国

入孝出悌……

族训犹在

千古传唱

上饶湾的女子编织队

早早聚在小院里

手指在条框里来回穿梭

一个个精美的小篮子

变化成型

不管是菜篮子鱼篓子

还是水果盘子米筛子

只要是家里能用上的

都可以在一双双巧手下

编织成精美的艺术品

家住李坳湾的

李盛福爹爹

是远近闻名的木匠

画线、凿榫、锯榫、刨削

净料一气呵成这墨线一弹

便是60年

家里处处可见他的作品4人才能抬动的

栎木八仙桌

随便几截木棍

便能做一套小桌椅

就连简单的四方桌

也藏着设计巧思

试寻野菜炊香饭

便是江南二月天

看似不起眼的老坛

藏着李坳饮食的乾坤豆角、辣椒、雪里红……

这些充满季节味道的食材

在异样的世界里“生长”

一滴老坛盐水相助

成就四季的脆嫩舒爽

柴火灶上

韭菜饼刚刚起锅

红烧肉滋滋冒气

干烧土鸡早已上桌

翻炒中的腊肉苕粉坨

软软糯糯

喝地道的锅巴粥

只需留一炉火炭

等待米饭形成

诱人的焦香

再将米汤倾注锅内

瞬间饭香弥漫整个厨房

一口喝下

暖流穿肠过

散尽满身疲惫

常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山来

雨后的林威合作社

空山鸟语不绝于耳

胡柚花香浸染了整座山丘

山梨探出胖脑袋

贪婪地吮吸露珠

刚刚完成嫁接的

10000株桃树

在微风里静待新生

这片百亩果园

不止是砂糖橘、枇杷、李的天下

玄色的花岗岩

被一片新绿包裹

蜗牛背着刚洗过的躯壳缓行

泡桐和槐花

遥相唱着越人歌

穿过半山腰的竹径

已然身在云雾中

曲径通幽

路旁有轻花嫩笋

甘冽山泉

鲜嫩椿芽

这是李坳独有的馈赠

运气好的话

可以在草丛里捡到新产的土鸡蛋

体验一把“收获”的快乐

市财政局对口帮扶的

蔬菜大棚宛如一块块玉石

平铺在山坳中

大棚里整齐排列的平菇

有的悄悄探出一截身子

等待新一轮的收割

芋头、黑花生、甜玉米……

新鲜蔬菜四季皆有

集休闲垂钓、农家小院

于一体的创兴合作社里

鲫鱼、白鲢、草鱼

鲢鳙、翘嘴、黄鱼在3口精养鱼池吐着泡泡

田埂上的60kW光伏发电板

也是格外夺目

鱼池加大棚

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2万元实现50名村民

就地就近就业

李坳村

将以雪龙洞为中心

串联岳石洪村景点

打造集旅游、休闲

农家乐、民宿等为一体的

农文旅特色产业

“农文旅融合”

“数字乡村建设”

“和美乡村示范片”……这些词

频频登上“热搜”

这片“处女地”

处处生机勃勃

文字 | 吴盈珊

图片 | 吴盈珊 张心怡 罗乐(实习)

设计 | 吴盈珊

编辑 | 吴盈珊

责编 | 张心怡

主编 | 吕雪昭

邮箱 | ecrm2022@163.com

出品 | 中共鄂城区委宣传部  鄂城区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陶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