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叶恒 视频 刘雄)6月29日晚,“修水·宁红茶”2023’万里茶道-环中国自驾游集结赛颁奖典礼在本次赛事的终点站二连浩特成功举行。这是一场历时15天、跨越9省(区)24地、长达4585公里的文物主题游径之旅,来自全国各地的近两百名车手从武夷山出发至安徽黄山集结,隆重的启动仪式后,沿着历史的车辙一路北上,由南国旖旎葱绿的茶园驶入辽阔壮美的中原腹地,最终驰骋于塞外千里广袤的草原,共同打卡了万里茶道沿线61处遗产点。
二连浩特,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在这里,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相得益彰。五彩斑斓的盐湖平静流淌,宛如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广袤无边的大草原上牛羊成群,大自然的力量与美丽在此一览无遗;此外,独特的蒙古族文化更是让这里充满了浓郁的历史气息和民族风情。
齐聚内蒙颁奖盛典,共享草原音乐盛会
获奖车手
乌兰牧骑女生独唱《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4585公里的长途拉力,对每一位参赛车手都是一次体能上的考验。活动现场,裁判长公布了汽车组和房车组总排名前三名的获奖车手名单并为其颁发奖牌,随后二连浩特草原音乐节正式拉开序幕,现场响起了欢快的音乐,参赛车手和嘉宾们沉浸在音乐的节奏中。舞台上,蒙古族歌手们用悠扬的歌声演绎着草原上的传说和故事,让人们感受到了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
湖北省文物事业发展中心二级巡视员、万里茶道联合申遗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王风竹
湖北省文物事业发展中心二级巡视员、万里茶道联合申遗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王风竹表示,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具有特殊意义,活动在聚焦文旅深度融合时代背景下,在全国开展中国文物主题游径建设的前提下展开,采用自驾游集结赛打卡茶道沿线不可移动文物的方式,实现文化、文物、体育、旅游与产业的融合,突破了传统的文物保护和旅游发展各自行事的状况,构建了创新性的文、旅、体、产融合发展,合作多赢的新模式。
房车选手董秀云
来自山西晋城的房车选手董秀云在接受采访时激动表示,“4585公里的路程让我非常有成就感,这次赛事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的壮美和多彩,从安徽黄山到内蒙古二连浩特,沿途经过了许多风景秀丽的地方,也结交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更重要的是收获了对历史文化的更深入了解。万里茶道见证了中国古代商贸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在沿途的遗产点中,我看到了古代商人们的勇气和智慧,也感受到了他们为中华文化传承所做出的贡献。”
丰富游径利用方式,打卡漠北要塞伊林驿站
伊林驿站
“感知历史·会游中国”万里茶道陵川站打卡标牌“伊林驿站”揭牌仪式
6月30日上午,参赛车手与嘉宾参观打卡了万里茶道文物主题游径中的最后一个遗产点——伊林驿站。作为万里茶道上的重要节点,伊林驿站在连接中蒙俄国际交通贸易中扮演重要角色,在中蒙俄茶叶贸易辉煌的两百多年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驿站作为进入漠北蒙古之前的重要一站,是连接中原和蒙俄贸易通道的咽喉要地,自汉唐起就开始作为贸易往来之途。
参赛车手参观伊林驿站博物馆
二连浩特市政府根据晚清时期伊林驿站遗址为原形,建起了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驿站博物馆—伊林驿站博物馆,建筑具有表现当地风格特色,并再现驿站遗址的原始风貌。馆内通过一些列实物、文字、雕塑、复制展品、多媒体等资料展示了以北方万里茶道、张库大道和欧亚大陆桥为一体,对古代驿站制度、草原商贸文化、草原盐文化以及相关历史主题等进行展示,生动地再现了当时旅蒙商客途径伊林驿站时停留和商贸交易的景象。
伊林驿站是万里茶道上唯一毗邻蒙俄的地区交通驿站。伊林驿站在挖掘口岸文化内涵、推动口岸文化事业和旅游产业发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深入挖掘伊林驿站这一万里茶道上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所蕴藏的经贸、文化、旅游等丰富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以打造“万里茶道”品牌为核心,加速构建旅游发展新格局
二连浩特市政府副市长张永志
二连浩特市政府副市长张永志表示,二连浩特作为“万里茶道”上的重要节点城市,始终致力于“万里茶道”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2013年9月成功召开“第二届万里茶道与城市发展中蒙俄市长峰会”,签署《“万里茶道”沿线城市旅游合作协议》。至今,二连浩特已成功举办七届“茶叶之路”文化旅游节,成功打造“茶叶之路”文旅品牌,积极助力内蒙古建立与福建、江西、湖南等八省区的“万里茶道”申遗协调机制,建立起与蒙古国、俄罗斯联合申遗沟通机制。
今年以来,二连浩特将“万里茶道”品牌打造作为文旅工作核心,加速构建以驿路文化为脉络、恐龙文化为特色、国门文化为形象的旅游发展新格局,先后举办80余场文化惠民、旅游推介、体育赛事等活动,上半年接待国内外游客同比增长116%,旅游业呈现强劲复苏态势,顺利实现“开门红”。
“修水·宁红茶”2023’万里茶道-环中国自驾游集结赛的成功举办,是文物+旅游、体育+旅游、全民+全域的一次全新创举,是对建设中国文物主题游径的一次全新探索和生动实践,有助于有效释放万里茶道沿线各地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文物资源优势,并转化为强大的产业优势和文化影响力。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