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田城 通讯员 张凯)7月7日,炎炎夏日,太阳炙烤大地。通山县闯王镇集潭村六组彭家洞水竹埂,九宫山自然保护区小源口管理站负责人徐臣树正带领站里5名职工从山下运水,拉管子在红豆杉基地里浇水。
徐臣树所站的位置,山高路陡、人烟稀少,运水颇为不易。
“但大家干劲十足,一说去基地都争着来。”徐臣树介绍,红豆杉基地有近10亩,是九宫山自然资源保护区管委会落实全县林长制,办起来的红豆杉种质资源圃。
给基地植物浇水。 通讯员 供图
这个苗圃虽面积不大,但这些优质种源来自全国各地,全站“像照看自家孩子一样”精心呵护。
近几年,九宫山自然保护区管委会把抓项目、建基地作为推动林长制工作的重要抓手,在区内各站点积极推行“林长+项目”新模式。各级林长在认真履责同时,还积极组织、参与项目和基地建设,有力激发了大家做好自然资源保护工作热情。
九宫山自然保护区共5个管理站点,通山县林长制实施以来,各站点履责措施更加明确具体、规范有序,区内基本未发生森林火灾、非法采伐等违法事件。森林覆盖率稳步上升,野生动植物种群逐渐恢复。
实施“林长+项目”后,站点间干部职工热情高涨,相互竞争、“比学赶超”良好氛围悄然形成。
2023年,邻近小源口管理站石龙沟管理站站长汪庆兴看其他站点建起林长基地,也积极向上争取。在他的努力下,60亩红椿种质资源库3个月就建起来了,总投资160万元。
“为建好红椿种质资源库,职工没少操心,除聘请专家指导技术,种植管理方面的问题都是职工在网上查资料。”老汪咧嘴笑。
金家田管理站建站时间长,基础设施较好,站长陈鹏争取科研资金60万元,建起10亩永瓣藤扩繁基地,学习藤扦技术推广和幼苗栽植管理,同时对所属安平植物园进行提档升级。
今年,该站又和武汉植物园的“联姻”,开展钟萼木人工干预壮大野生种群技术研究,实现科研项目与生态保护双赢。
“林长制让各单位之间拧着一股劲,你追我赶。如果不争取项目,不建基地就会落在人后。”
养护树木。 通讯员 供图
推进林长制,让九宫山自然保护区焕发出勃勃生机。
去年,西隅口管理站120亩油茶基地、洪港管护点100亩林下黄精基地相继建成。
至此,九宫山自然保护区下辖的5个站点全部在林长责任范围内建起了农业示范基地或科研项目。
九宫山自然保护区管委会还充分利用每月主题党日活动,采取以会代训,开展相关技术培训。林长们还利用这个平台相互交流经验,分享工作心得。
通过这些学习培训、交流互动的方式,促进了不同基地相互竞争和共同进步,提升了林长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更好适应新形势下的林长工作。
“基地搞不好,对不住人喽!”小源口管理站职工熊海波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林长制把大伙儿的心聚在了一起,让干部职工们工作学习更加充实,在保护区工作更加安心,形成一股向上的工作劲头。
据保护区资源保护科科长王建介绍,近几年管委会共投入资金近400万元,推深做实全区林长工作,目标直指“全市林长制典范”。
九宫山管委会党组书记石聪说,下一步,九宫山还将进一步加大向上争取资金力度,建立大型科普基地,利用先进的遥感监测技术,对森林植被、野生动植物稀有种群分布进行动态监测,提升九宫山生自然资源保护工作的精细度。
林长制是自然资源保护工作的里程碑,而“林长+项目”林的新模式,正在九宫山这片绿色土地上开启一场新的旅程。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