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陶辉 通讯员丁元中 周严康)7月25日,一辆载着村民出行的19路公交车从鄂城区西山街道梁新屋村方向驶来,经过“刷脸验证”后,桥头智能升降限高杆抬高至3米对公交车“给予放行”,车子驶出后,限高杆又恢复至2.4米,整个过程仅用时10秒左右。
人大代表与群众共同见证19路公交畅行。通讯员 供图
“现在19路公交车终于能直达我们梁新屋村和华光村了,孩子们上学、老人外出走亲戚、村民到城里卖菜方便多了。”看到19路公交车从自己的眼前驶过,村民邵义云兴奋地说道。
群众诉求:出行最后一公里“行路难”
鄂州市19路公交车是梁新屋村、华光村两个村3000多名群众进出城里的唯一公共通勤车辆。
前几年,出于安全考虑,鄂州市有关部门在老316国道和江碧路的大桥两头设置了2.4米的限高措施。
19路公交车过不了桥,只能停在大桥两端,村民必须先下车步行通过中间一公里的桥面之后才能再上车。
原来每30分钟就有一趟公交车往返城区,现在即使花费了一个多小时也不一定能到达目的地,太耽误事情了。”
“五里墩高架桥就已经完成大桥修复工程,能够承载30吨的车辆通行。19路公交车是小型中巴车辆,满负荷载重量符合大桥承载的安全范围,为什么还不恢复19路公交车的正常运行路线?”群众的呼声强烈。
19路车顺利通过智能升降限高杆。通讯员 供图
多方商议:大桥装上智能识别“保险门”
接到群众反映后,西山街道人大工委随即形成书面建议书,向鄂城区人大常委会提交,并与梁新屋村、华光村负责人一起到鄂州市城管委反馈村民群众出行困难等问题诉求。
鄂州市城管委与市交通运输局、市设施管理处、市住建局等三家单位多次商议,决定进一步优化大桥桥面设施并完成验收,再确定恢复通车事宜。
现场群众热烈庆祝19路车通行。通讯员 供图
经过多方调查走访,详细了解情况后,西山街道人大工委迅速与区人大常委会农村工作委员会专职委员、人大代表刘合双,区人大代表陈爱荣取得联系,请两位人大代表协调相关单位督促落实,以期早日打通村民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
经过多位市区人大代表持续发力,在完成桥面全线“刷黑”后,相关部门在桥头加装了智能识别车辆升降限高杆,既能解决群众出行不便问题,又能给桥体安全安装一扇“保险门”。
经过相关单位近10天的全线跟踪监测,大桥在公交车试运营期间情况稳固良好。
7月25日,公交车正式通车后,沿线居民奔走相告。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