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鄂东新闻

通城退役老兵志愿服务50载 ,扬起“永不不褪色的旗帜”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24日14:21 来源: 荆楚网

【阅读提示】他是通城县机关事务服务中心的一名退休职工、老党员,同时也是一名退役老兵。

50年前,他身上带着抗美援越四块弹片的伤残之躯拒领国家残疾军人的照顾回到家乡,在行管局当园艺工。

12年前退休后,他花8余万元自购一辆皮卡,专用于做社会公益事业的交通工具。

9年前,他住进原民政小区,一直坚持义务打扫小区院子的清洁卫生至今。

3年前,他奔走在抗疫一线,值勤守卡,运送物资器材,不惧危险,风雨无阻。

现在,他光荣退休13年,仍是通城县青山绿水志愿者协会的骨干成员,频繁活动在通城的河流、湖泊、公园、街道、小区,爱洒通城山山水水。

图片8.png.png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刘健 胡强)每天清晨,天空才微微泛白,在通城县隽水镇原民政小区,一盏头灯在小区四处跳动,73岁的退休老干部廖成水拿着扫把认真打扫小区的每一个角落,开始了他一天的忙碌。

他坚守志愿服务五十余载,退休后加入关爱退役军人协会、蓝天救援队等志愿公益组织,广泛参与各种公益志愿活动,用无数善举彰显大爱,先后被评为通城县“优秀志愿者”、咸宁市“学雷锋标兵”,被人们称之为一面永不不褪色的旗帜。

图片7.png.png

一辆皮卡献爱心

2012年初,廖成水从行管局退休。为补贴家用和做公益活动的开销,他选择从事自己较为熟悉的园林工作,承包园艺场,每年都要剪下大量的树枝,他变废为宝将其晾晒干,自己花钱租拖拉机免费运送给困难户,每年来回几十趟。

租车不容易,何不自己买一辆车。2012年秋,廖成水为了更好运输方便和开展公益活动,他自费花了8万元购买一辆皮卡。

“我身体不太好,孩子都在广东工作,养了三、四十箱蜂,一年春、秋、冬三季需要赶花,都是廖成水用皮卡帮忙装卸运送蜂箱。”家住隽水镇宝塔社区60多岁的养蜂老人王爹感激的说。而这义务运送蜂箱一送就是十余年。

运送蜂箱都是蜂归巢后的晚上或蜂未出巢的清晨,运送的地点大都是山区。2021年,一个大雾的晚上,廖成水帮王爹把蜂送到离隽水镇十几里远的山区黄鹤楼。因山间公路外侧是陡峭的深涧,只能傍崖壁的内侧行驶,皮卡一不小心碰上崖壁的一块突出石头上,车门撞凹进去了,车身漆刮落一大片。王爹要出钱修复,他果断拒绝了。他因长年帮王爹装卸运送蜂箱,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成了最要好的朋友。

2020年,疫情暴发,廖成水开着皮卡不讲条件、不惧风险投入到抗疫一线,参与值守卡点,运送抗疫物资,核酸检测点维持秩序,消杀,防疫宣传等工作,积极向公益组织、社区捐款。

在他值守的卡点,他总是对进出人员和车辆进行严格检查,一车不漏,一人不漏。每个值守点上,他总是在工作完后把地面和环境打扫整理得干干净净,最后一个离开。

抗疫3年,廖成水义务抗疫120余天,捐款3000余元,购买2000余个口罩免费赠送市民,出动皮卡运送抗疫物资10余吨,接送抗疫人员近千人次。

图片11.png.png

一叶小舟护绿水

廖成水情系通城山水,经常到隽水河边散步。他发现隽水有着美丽名字,但隽水河有时水的颜色却不敢目睹。

他暗下决心,发誓要让隽水恢复美容。他主动加入通城县青山绿水志愿者协会,驾驶协会会长刘卫国购买的一艘小船,坚持每周对隽水城区隽水、秀水河道漂浮物、垃圾进行清理和打捞。

垃圾上岸后,廖成水就用自己的皮卡将垃圾运到垃圾场进行处理。在他的带领下,全县自觉参与守护母亲河的志愿者越来越多。几年下来,隽水河的水清澈了,岸边的花草香了,成为人们休闲的好乐园。

作为协会的骨干会员,廖成水从不缺席每次活动,在通城隽水河、百丈潭水库、龙潭水库、锡山森林公园、城区街道小区,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一叶小舟既护绿水,也保安全。他原任通城蓝天救援队副队长,救援队筹建遇到购买装备缺钱时,将自家价值5万多元的破石钻、切割机、扩充器、断线钳等设备,全部捐赠给救援。有几次天降大暴雨,县城突发洪涝灾害,廖成水总是第一时间带头冲锋在前,协助疏通交通秩序,对积水较深的地方,他冒着生命危险疏通下水道,用自己皮车卡免费运送冲锋舟开展搜救工作,运送防汛物资。

凭着在部队训练有素,他经常带领队员开展攀崖、抛钩、驾驶冲锋舟、绳索救援等技能训练,每次救援行动都身先士卒。近两年,他积极参与搜救失踪人员3次,为单位打捞贵重失物1次,参与地方重大活动维持秩序十余场次,有力地保障了地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图片9.png.png

一颗忠心系社区

原民政小区住着60多户居民,大多是老年人。2016年,为了方便带孙儿读书,廖成水搬到了该小区。刚到小区时,小区杂草丛生,下水道堵塞,环境阴暗潮湿,卫生无人打理。

看到这样的情景,廖成水买来一台割草机,一辆手推车和扫帚等工具,清除杂草,清扫纸屑垃圾。有时起得太早,天黑,他就带着头灯打扫;有时白天有事,他就天没亮就提前起来打扫;有时自己忙不过来,就发动老伴一起帮忙。9年来,他扫坏100多把扫帚,用坏手推车2辆,割草机1台,清除杂草达10余吨,清扫其他垃圾达20余吨。小区一位婆婆看到他这样辛苦,还自己掏钱买设备打理小区,就给他送来扫帚。

在他旷日持久行动的感召下,老伴也加入了清扫垃圾的行列,受到小区居民纷纷点赞。小区的居民也改变了乱丢乱扔的习惯,自觉爱护起公共环境卫生,小区变得干净整洁了。

2022年,小区开展老旧小区改造。廖成水积极配合项目指挥部,对小区内的违规建设进行拆除,对居民堆放的杂物进行整理,及时将砍伐的树枝树叶清理干净。不仅如此,他还积极出谋划策,对小区建设提供意见建议,帮助维护工程施工秩序,确保了改造的顺利完成。

如今,小区面貌焕然一新,场地全部黑化,也规划了停车位,变得宽敞明亮,困扰居民几十年的脏乱差问题被彻底解决,小区居民心里美滋滋的,住在这里有一种幸福感。

图片10.png.png

一颗红心报祖国

8月23日,廖成水顶着烈日,沿着山路驱车30公里,看望黄龙山3位抗美援朝老兵。退休10多年来,他累计向社会和个人捐献的善款达十多万元。

作为一名普通职工和退役军人,他为什么要频频献爱心?“我是个参战老兵,比起战场上牺牲的战友是幸运和幸福的,所以要不断回报社会,直到生命终止。”廖成水回应道。

现年73岁的廖成水,当过兵,干过园艺工。退休后十多年来,儿女都成家立业,每月退休工资和园艺技术所得报酬与爱人商量后,自己只留生活费,拿出一部分救济困难群众,献给需要帮助的人,有了今天的好日子,不忘记过往。

廖成水出身在一个贫穷的农家,父亲解放前由于家境困窘,40多岁还是单身一人。解放后,父亲才得以彻底翻身,1950年成了家,1951年才有了廖成水。1969年,父亲为了感激党的翻身之恩,积极支持刚满18岁的廖成水报名参军报效祖国。

1971年,在抗美援越的战场上,廖成水作为云南某部的一名后勤战士,有一次在为前线补给物资时,遭遇美军机轰炸。一名云南籍老兵将他扑倒在地,用身体护住他壮烈牺牲。

战场上,战友用命换命给了他二次生命,坚定了廖成水终生报效国家和社会的信念。在部队曾7次为战友和地方义务献血。他连续8年前往云南看望牺牲的战友,为他们扫墓祭拜;还经常慰问牺牲战友的父母亲,替长眠的战友尽孝。

生命不息,爱心不止。廖成水说:“是新中国给了我父亲新生,是共产党救了我一家;在战场上,是战友掩护我牺牲,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要默默无闻回报社会,善待他人奉献爱心,报效祖国。”

【责任编辑:吕鉴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