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陈珏)8月22日16时,太阳还未落山。田志刚和妻子鲍爱平正将快板、牛皮鼓和数字电影放映机等物品陆续搬上车,清点完毕后便开着车向余家冲村詹家塆驶去。
田志刚是张家畈镇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员,也是麻城市“边三轮”宣讲队队员,他白天忙水电安装,晚上给乡亲们放电影。
6年来,田志刚大部分时间都这样往返于镇里25个村子,几乎跑遍了300余个自然塆组,共为乡亲们放映电影1800余场,观众超过45000人次。他和妻子鲍爱平以前是农村电影放映“好拍档”,如今也成为了宣讲队里的“夫妻档”,把知识和欢乐撒播到村子的每个角落。
夜幕中将欢乐送进塆组
在詹家塆文化广场前,已有不少村民端着碗、拿着蒲扇来此等候,看到田志刚的面包车驶入广场村民们热情地朝他打招呼。搭银幕、确定电影机位、接电、调试音响,田志刚和妻子鲍爱平配合默契,熟练操作着每一个环节。
“打竹板,响连连,各位乡亲听我言,趁着电影还未放,我来讲讲二十大……”自加入“边三轮”宣讲队后,夫妻俩利用好放映前的20分钟,一人打快板、一人敲鼓,既宣讲了党的二十大精神,也能把场子热起来。
“老田总觉得自己讲得没我好,每次都让我主讲,他就在一旁敲鼓,帮我伴奏,可别小瞧了老田,不少唱词都是他结合各村特色自己写的呢,这样乡亲们也爱听。”提及丈夫田志刚,鲍爱平总是笑意盈盈。
刚宣讲完,夫妻俩又忙着放映,不一会儿,一束亮光从放映机射出来,银幕亮起,村民们掌声雷动。
“六年来我们在各个塆组跑,来听宣讲、看电影的都是我的老熟人,我们一般五点前就要到达放映地点,做一些准备工作,根本来不及吃晚饭,一直到快八点确保当天顺利放映才能歇一会儿。”到了21时,田志刚和妻子拿出自备的苹果简单充个饥,一边啃苹果眼睛还一边盯着放映机,随时观察放映情况。
23时多,当天的放映任务结束,戏台下的人群也渐渐散去,夫妻俩收拾完放映器材,并在一本记录本上认认真真地写下:8月22日,在余家冲村詹家塆放两场电影。
“晚上眼睛不太看得见,等明天我再把放映的时间、地点和片名录进电脑,这样下次再来这个塆我可以先翻翻台账,避免放重复的片子。”田志刚发动面包车,乡道上已看不到一辆车。
因电影收获人生伴侣
今年53岁的田志刚自小就喜欢看电影,也爱钻研,把当放映员作为自己的理想。
“以前娱乐设施很少,我们都是看露天电影长大的一批人,结束一天的学习或者劳作,大家会格外期待夜晚的时光。记得那是一个雨天的夜晚,当时我还在念高二,因下雨放映员便在我家坐着聊天没有播放电影,我趁他不注意 偷偷跑去礼堂,按照平时观察的放映步骤,照葫芦画瓢,没想到真的把机子发动了!当银幕出现画面的时候,心里非常激动,我觉得我注定会走上放映这条路。”正是这一次偷偷放映,更加坚定了田志刚想当一名电影放映员的心。
1989年,田志刚高中毕业后便当起了镇里的放映员,也因为电影,他结识了同样喜欢电影的同村姑娘鲍爱平。
“我们第一次见面是在村里的文化大礼堂,以前胶片电影需要一个人发电、一个人放映,我毕业后跟她哥哥一起合伙儿放电影,那个时候她正放寒假,就过来帮忙售票。”回忆起初识的场景,田志刚满脸幸福。
因常常和鲍爱平的哥哥一起进塆放电影,两人有了更多接触的机会。慢慢地,田志刚发现自己和鲍爱平都很喜欢唱歌、跳舞、弹奏乐器,志趣相投使得二人顺利恋爱并结婚成家。
成家后,鲍爱平也当起了丈夫放电影的助手,每天为他备好干粮、检查放映设备、悬挂放映用的银幕、摆放凳子,现在更是成为了放映前不可或缺的角色。
“这句词应该这么唱……你这个节拍错了……”清晨常常成为夫妻俩相互“切磋”的时光。为保证宣讲效果,田志刚夫妻利用闲暇时光练习宣讲词、控制好快板的力度和鼓点节奏,也会在一起唱唱黄梅戏、拉拉二胡、跳跳舞。
“我们虽学艺不精,但爱好特别多,我想除了打快板宣讲,以后也可以创新更多形式,比如将黄梅戏、二胡等融入进去,让宣讲变得更生动。”爱好“文艺”是这对夫妻宣讲员的独特之处,他们不仅是生活上的伴侣,也是放映路上的好搭档。
历经二十余年重拾放映梦
然而,田志刚的放映员生涯在1994年戛然而止。随着20世纪90年代中期电视、网络等日益兴起,村民们有了更多的休闲方式,露天电影渐渐步入“无人问津”的低迷期。看电影的人少了,放映员也就没了收入。
为维持生计,田志刚不得不另谋出路。期间从事过化工生产行业、经营水电安装、干过村主任,多种从业经历让田志刚积累了很高的信誉度,加上早年上山下乡、走村串组的放电影,田志刚在当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是真的爱电影。”村民们这样说。
2017年,因张家畈镇文化站站长退休,需有人接续放映事业,田志刚便踊跃自荐,借此机会重拾了早年的放映之梦。
只有真的热爱,才能坚持。由于张家畈镇多是连绵大山,普通三轮车无法爬坡到达,田志刚自费购买了一辆面包车,每天穿梭在各个村子放映电影,而他家里也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放映器材,不同尺寸的幕布、近年兴起的投影仪、规格不一的音频线……
“现在数字电影可比以前方便多了,当时放一场电影从大清早就要开始忙,核对影片、剪片子、调试放映机,放一场电影至少要两三个人,平坦的地方骑自行车可以到,山路多坡儿陡就只能挑着扁担步行了,一头挑着油和发电机,另一头装着放映机和胶片。苦是苦,但看到台下两千多张期待的脸也是一种快乐。”胶片电影时代,田志刚每天和伙伴挑着七八十斤重的设备挨村放映,远一点的村子得走一个多小时才能到,几年下来不知走坏了多少双鞋。
如今,路顺了,灯亮了,设备也更先进了,电影放映员不仅仅是服务员,更是基层的宣传员。
党的二十大召开后,为把党的二十大精神传达给基层的每一名群众,麻城市委宣传部将电影放映队组建为“边三轮”宣讲队,田志刚和妻子鲍爱平也正式加入了宣讲大军。
“宣讲员首先得学习,如果连我都不懂这些理论政策,怎么能给乡亲们讲好,我现在也养成了每天看新闻、时不时翻翻书的好习惯,不懂就学、不会就问。”田志刚的书桌上堆满了书籍,有乐谱、电路维修这类工具书,也不乏《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共产党宣言》等政策理论书籍。
翻开田志刚的笔记本,密密麻麻记录着各种培训所获的宣讲技巧和自己创作的宣传词。“来到秀美桥头塆,打起竹板编一番,乡亲老少快来看,放映之前听宣传。改革开放成效大,城乡面貌有变化,电影下乡人欢喜……”这首专门为秀美乡村桥头塆创作的宣讲词,通过独特的宣讲,将党的政策方针如何在小乡村落地落实描绘出来。
夫妻搭档,你唱我和。6年来,因为热爱,夫妻俩也成了村里的“名人”。“宣讲能把党的声音传递到基层,而放映又能实现我个人的梦想,何乐而不为。”田志刚说。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