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毛超群 杨占鳌)十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保护“一库碧水永续北送”的政治使命,坚持创一流、争第一、干唯一的工作作风,以争创国家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为契机,积极做好申报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工作,竭力服务我市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
对标“快的标准”创一流,提高站位提前谋划
开年即发力。十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深刻认识使命担当,实施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是丹江口库区实施“双碳”战略、加快“两山”实践创新的需要,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升人居环境的需要,更是服务国家战略、保障调水安全的需要。
年初迅速联合专家团队组建专班,局主要负责同志靠前指挥,专班人员充分发扬“专业、激情、团结、拼搏、清廉、担当”的自然资源和规划精神,反复完善和精炼方案,积极对接上级部门和学习外地好的经验做法,着力提升答辩质量,切实提高项目竞争力。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郑会军多次到现场指导专班团队开展筹备工作,精心部署各项评审工作,确保实施方案数据准确、内容详实、施策精准、绩效可达。
锚定“优的目标”争第一,精心部署精准发力
3月23日,湖北省自然资源厅召开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评审会。十堰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郑会军参加会议。通过现场汇报、专家质询、研究评审等环节,经专家组评审,我市申报的“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区秦巴山东段——汉江流域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位列全省第一。评审结果由省自然资源厅推荐至自然资源部,参与全国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评审。
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永辉亲自挂帅,多次对项目申报进行调度。5月15日,王永辉率队到自然资源部参加项目答辩会,我市申报的“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区秦巴山东段-汉江流域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同全国60个项目参与竞争性选拔,最终顺利通过国家评审,成功入选国家2023年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通过公示后正式批准实施。
聚焦“实的举措”干唯一,高频调度高位推动
该项目作为湖北省2023年唯一一个申报成功的项目,将获批中央财政补助资金3亿元。十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积极与谷城县和老河口市会商,拟定2023年资金分配方案,并向省财政厅报送积极汇报,争取支持。7月26日,省财政厅向我市下达首批中央资金。
8月16日,十堰市副市长周智勇主持召开十堰市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项目推进实施专题会,安排部署推进项目实施。8月18日,为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印发了《湖北“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区秦巴山东段-汉江流域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实施方案》,成立了十堰市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市长王永辉任组长,常务副市长胡志莉、副市长周智勇任副组长,成员为相关单位一把手,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统筹日常工作,确保示范项目在9月份全面开工。
历史遗留矿山项目的实施将给十堰市带来显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最终达到治理问题隐患、修复生态环境、改善提高人居环境的综合目标,也为我市争取中央支持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探索路径,积累经验,创造了一定优势。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