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鄂东新闻

看南林桥优商环境之变:“联合党委”领导下的“柑橘革命”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22日15:19 来源: 荆楚网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田城  通讯员 刘莎莎  吴航)“3年产业深耕,3年改革实践,南林桥‘橘红小镇’已经从当初的一个设想逐渐变成现实。”

9月21日,通山县南林桥镇柑橘种植投资商、通山县格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公司董事长张庆军说。去年,该镇产出的300万斤柑橘全部出口到国外,成为国产水果的一股“清流”。

微信图片_20230921233121.jpg.jpg

南林桥橘红小镇的构想正照进现实。   通讯员 供图

张庆军的梦:完成年产500万件“小目标”

9月21日,南林桥镇橘红小镇产业园,万亩柑橘种植基地中,乒乓球大小的“秋美人”砂糖橘一串一串,压弯了枝头,长势喜人。

微信图片_20230921233154.jpg.jpg

今年新品,即将上市。  通讯员 供图

在深加工基地,柑橘加工车间的建设激战正酣——工人们要抢在10月中下旬收获季到来之前完成厂房建设和生产线设备调试。

南林桥镇,是张庆军在通山县扩张柑橘产业梦想的起点。全县流转土地5万多亩,光在南林桥镇,他就流转了1.4万亩荒山荒坡用来种柑橘。

张庆军今年45岁,是土生土长的南林桥镇人。2019年,他抱着带动家乡发展的最初梦想回到南林桥镇,3年多时间,已经投下了3亿余元。

在他这个年龄段,如此大手笔投资农业,堪称选了一条疯狂的“逐梦”之路。

3年时间里,已种下的大量柑橘苗先后扛住了雪灾、霜冻和干旱天气,张庆军咬着牙苦苦撑了下来。

“如果是其他人,说不定就扛不住了,可能一辈子翻身的机会都没有。”这3年,他吃了很多苦。

硬币的另一面,由于气候原因,中国柑橘市场缺货严重,砂糖橘的地头收购价飙升到9块多钱一斤。而今年,柑橘基地也即将迎来丰收。

商机近在咫尺。张庆军迅速调整战略,加工厂和包装厂同步快上,本地生产、本地包装、本地发货,目标直指国际市场。

“最大的销售地是越南,从南林桥镇出去的货车,一口气开到广西凭祥出关,销售量占六成。还有两成销往俄罗斯,从霍尔果斯出关,俄罗斯人很喜欢这种小橘子。”张庆军说,去年跟俄罗斯人做水果贸易,采取的方式是“以物换物”,用南林桥镇的橘子换俄罗斯的面粉。

去年,南林桥镇2000亩柑橘挂果,产量300万斤。按30斤一件包装,10万件水果全部出口换汇。今年,这些水果进入了丰产期,产量将会翻倍。

微信图片_20230921233214.jpg.jpg

去年,南林桥300万斤砂糖橘飞往国外市场。    通讯员 供图

按照他的设想,未来5年内,假如通山县5万亩砂糖橘顺利进入丰产期,那么“通山产”的500万件砂糖橘将走向世界水果市场参与竞争。

按照当前9元/斤的单价,5年内,仅格宁农业一家企业,就能在通山县打造出一个超10亿元的柑橘大产业。

“全球柑橘市场,中国产的柑橘占据了73%的份额。换句话说,外国人吃的柑橘,10个里面有7个是中国产的,而通山县这点产量,只是海水中的一滴。”

换言之,通山县发展出口类柑橘,“钱景”一片向好。

在水果行业浸淫了多年,张庆军凭借对国际柑橘市场的了解,敏锐嗅觉到,未来几年内,通山县的柑橘产业将面临的一片蓝海。

优商环境出实招:“联合党委”领导“柑橘革命”

小小砂糖橘,蕴藏着大大的致富梦想。

去年,南林桥镇柑橘产业牛刀小试,全部出口的销售模式成为水果界的一股清流,引起了南林桥镇党委班子的高度重视。

南林桥镇党委书记曾斌充分研判发现:

近年来,南林桥镇农村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党员从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产生三个新难题。

弱村发展难,人才、思路、技术、资金缺乏,自身无法解决;强村突破难,土地面积有限、劳动力资源不足,发展遭遇“瓶颈”;村企矛盾调解难,企业在不同村多头协商,因为村村口径不一、条件不一,导致企业落地难,白白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机制创新,迫在眉睫。换个角度看,这更是南林桥镇优化营商环境最好的练兵场。如何破解三个难题,如何发挥好政府的“店小二”作用,让营商环境变得更优?这是一项挑战。

曾斌认为,只有快速实施创新驱动,才能抓住牵动南林桥镇柑橘产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绝不让投资者既管生产,又管协调。地方政府应该给予企业家老大充分尊重,让他们腾出手来搞发展,其他事,由政府来做!”

经过多次调研和深入思考,南林桥镇党委决定以“橘红小镇产业园”蓝本,建立项目核心区内7个村党组织参与的“1+X”产业互助型农村联合党委模式,并命名为“南林桥镇橘红小镇联合党委”。

联合党委目标高度明确:要事共商、项目联推、产业联动、扶贫联帮、成果联享……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保障作用,推动村企共同发展、乡村抱团发展、联合振兴。

微信图片_20230921233427.jpg

水果分拣包装厂正加班加点建设。  记者 田城/摄

经公推,张庆军本人出任联合党委书记,各村支部书记任委员。

联合党委投入运作后,成效立马显现。

南林桥镇组织委员杨清说,在扎根农村土壤的过程中,联合党委充当了“急先锋”,全镇一盘棋推动项目落地。

在各村支部书记的推动下,橘红小镇项目的运作模式、分配模式上接“天线”,下接“地气”,争取到各村农民群众的广泛支持。

“在联合党委推动下,项目快速推进。”张庆军说,通过联合党委发力,各村紧密联系起来,开始抱团发展,客观上有利于整个产业体系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

记者了解到,南林桥镇联合党委共商共议机制,不仅能快速解决企业用工问题,还让群众既有劳务薪金、又得土地租金。同时,格宁农业通过免费技术指导带动兴农,推动柑橘种植由点扩面。

去年一年,格宁农业发放了劳务工资和土地流转资金逾800万元。

联合党委还让“村企矛盾”成为过去式。

“只要有反映,联合党委就组织起镇、村、企业、农户四方座谈。”最近一段时间,橘红小镇联合党委协调解决了大小上百起土地流转、青苗补偿等矛盾纠纷,解决矛盾的方法既有“春风化雨式”的讲情说理,也有“雷池莫越”的政策法规支撑。

这些很容易让企业陷入被动局面,导致无心、无力发展的村企矛盾,不再是乡村振兴产业落地的“拦路虎”。

记者了解到,目前,7个村还通过建立共享资源清单和需求资源清单制度,充分发挥联合党委牵头、牵线的作用,帮助各村用足政策,管好资金,优势互补、抱团发展。

一场轰轰烈烈的“水果革命”,巧借联合党委“穿针引线”和“制度挂帅”的作用,其效果远远超过张庆军的心理预期。

中道再兴,通山柑橘产业有望崛起

通山县,其柑橘生产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上世纪90年代,“慈口蜜桔”全囯闻名。

近年来,由于品种老化、加工技术更新缓慢,通山县柑橘彻底进入低迷期。优势不再优,这成为通山县一代通山柑橘人心中的“伤口”。

2020年,通山县贯彻国策,实行全库十年禁捕政策。

在这个政策背景下,库区群众转产转业,渔民上岸,转行当起了农民。其时,正值格宁农业进驻通山,全力在通山推进蜜桔和脐橙等大宗品种更新换代。

一股“舍我其谁”的历史使命感在张庆军心中燃起,这股火苗也越烧越旺。

在这场传统柑橘与现代水果农业新老交替革命中,张庆军充当了“执牛耳者”,而联合党委则成为“急先锋”。

在南林桥镇,联合党委和产业带头人联合发力,很快,柑橘清洗打蜡、分级包装等水果加工短板被补齐,销售渠道得到了巨大拓展。

水库两岸,柑橘飘香。“中国橘谷”,时不我待。

微信图片_20230921233130.jpg.jpg

通山县欲打造崭新的“中国橘谷”。    通讯员 供图

按照通山县对农业产业发展的部署,以柑橘为统领,枇杷、茶叶、油茶、楠竹、中药材等6大产业将成为托举通山县现代农业大厦的“四梁八柱”。

以柑橘为例,其全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不仅赋能乡村振兴,铺就广大群众的致富路,更让通山看到了昔日荣光的回归。

按照张庆军的说法,企业强只能强一个,而群众强则是强一片。他的追求,就是通过一个小小柑橘,带动更多通山农民奔向幸福小康生活。

记者了解到,南林桥镇短短三年的发展,使得柑橘产业带动作用已经显现。该镇南林村近500户从中受益,最高一户年增收近3万元。

村民伍柳平说,过去在家照顾家庭,几乎没有收入,在格宁农业务工后,年增收17000余元。谈起变化,伍柳平喜不自禁。

从小镇产到世界卖,再到县域产世界卖,通山县正行进在柑橘产业重振之路上。发轫即冲刺,通山县现代农业“柑橘雄篇”正缓缓揭开序章。

【责任编辑: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