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鄂东新闻

大冶“兴”行动丨驻村第一书记吴礼权:偏远乡村拼出干事创业“强磁场”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19日21:37 来源: 荆楚网 ​

1.jpg

吴礼权向竹制品师傅请教技术。左乙辰 摄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左乙辰 通讯员 李文亮)“董师傅,又要麻烦您去我们村里进行技术指导了。”10月12日,趁着中午时间,大冶市刘仁八镇下纪村驻村第一书记吴礼权和村党支部书记纪道江一起,驱车赶到隔壁乡镇忠艺堂竹制品加工厂,向竹制品制作师傅董才忠“请教”技术难题。

下纪村“藏”在大冶南部山区,离刘仁八镇区还有14公里,算得上是偏远乡村。2021年,吴礼权受大冶市烟草专卖局委派,开始了驻村第一书记的工作。经过两年多的思考与实践,他深切体会到“唯有吸引贤人回乡投资、多举措鼓励村民家门口就业增收,才能让乡村振兴走实走稳走远。”

6.jpg

村民在生产竹篱笆。通讯员 供图

提心气,“唤醒”绿色资源

驻村伊始,出生于1982年的吴礼权和出生于1986年的纪道江对上了“路子”,两人总有说不完的话题。年轻人思想活跃,眼界开阔,敢想敢做的作风让他们可以将自己的想法付诸行动。

2021年8月份,村里开展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望着对面山头满山的楠竹,吴礼权若有所思。“何不将楠竹做成竹篱笆,既能美化村庄环境,还能解决费用的问题。”村妇联主任邓桂林的一句话点醒了大家。

原本是苦于村里经费不足的无心之语,在吴礼权的高效执行力下,竹制品加工产业在下纪村萌芽了。在吴礼权的带领下,家家户户老老少少动手编竹篱笆。

“那场面好有‘沙场秋点兵’的感觉”,吴礼权依然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

5.jpg

村民将竹篱笆成品装车发货。通讯员 供图

如今,在下纪村房前屋后都能看到一排排的竹篱笆,巧妙地将小块的菜地、花园装扮得“煞是好看”。很显然,风格不一,略有差异。“这是第一批试验品,那是第二批试验品。”吴礼权介绍,我们现在正在售卖的是第三批产品,经过前两批的试产,市场终于认可了我们下纪村的竹篱笆质量。

虽然村里的竹制品加工还在起步阶段,但是已经有人过来接洽,计划建设竹制品加工厂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只要我们盘活资源,产业振兴就指日可待。”吴礼权信心满满。

从一句苦涩的“调侃”,到吴礼权自掏腰包2000元购买制作竹篱笆工具,再到村里65岁的老人纪道应说自己每天闲着打牌要输几十块,现在领材料回家制作还能赚个几十块钱。纪道江作为好搭档,他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我们要当好这个火车头,不等不靠、敢想敢做的性格是搞好乡村振兴工作的首要因素之一。”

3.jpg

村里的葡萄种植园。左乙辰 摄

聚人气,“搞活”特色产业

从一穷二白到六种产业齐头并进,下纪村只用了两年多时间。葡萄种植、辣椒种植、白茶种植和粗加工、鱼塘养殖、栀子黄基地、竹制品加工等产业,虽然这些产业都不大,但在下纪村村民的眼中,却是大大的希望。

“我感觉这两年来,村里年轻人干事创业的越来越多了。”脱贫户纪道兴说。

纪道兴口中所说的“年轻人”,返乡投资辣椒种植园的刘丁和刘栋便是代表之一。吴礼权介绍,今年年初,在武汉发展多年的刘丁、刘栋多次回村,与驻村工作队交流创业项目事宜。

很快,两个“90后”在下纪村南刘湾和北刘湾流转土地158亩,种植朝天椒。大面积的种植方式引起了许多村民的积极效仿,他们在以前的30余亩抛荒地上种植了朝天椒。

“还要继续扩大规模至300亩,让更多的村民参与进来,共同做大辣椒种植规模。同时,利用好我们正在搭建的网红热点,打响‘冶天红’辣椒品牌。”刘丁高兴地描绘着辣椒种植的前景。

人,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这是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共识,将能人吸引回来,将村里人留在当地就业,才是他们眼里乡村振兴的决定力量。“现在农村空心化严重,人都跑出去了,再好的项目找不到人做事,也是白搭。”吴礼权表示,产业发展与留住人才这两个要素是互相影响的,也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盘活集体资源,梳理特色产业方向,为投资者“筑好巢”“搭好桥”“引好路”,当好服务员。吴礼权与驻村工作队、村“两委”一道,正在用行动践行自己的公开承诺。

7.jpg

村民自己动手制作用来装扮村庄的初代竹篱笆。左乙辰 摄

汇财气,“赋能”一产双收

2021年之前,下纪村还是负债村。自大冶市烟草局驻村帮扶以来,村集体收入得以大幅提升。2022年,该村实现纯利润12.5万元,增长幅度达到225%。

收入是怎么来的?吴礼权给记者算起了账:将村里的大棚出租给他人种葡萄,收入4万元/年;光伏发电项目5万元/年;还有百亩辣椒种植地和鱼塘及栀子黄基地的收入。

产业,还是产业。吴礼权认为,引导能人回乡投资发展产业是不二选择,“今年,村集体的收入将远远超过往年。”

村集体的收入逐年增加,村民们的收入也水涨船高,同时,有技术的村民还有很可观的技术性收入。“今年3月份,村里售出230片竹篱笆,需要派人上门安装,两名技术不错的村民前往客户单位安装,工钱是每人600元。”吴礼权介绍。

2.jpg

吴礼权介绍休闲垂钓的发展规划。左乙辰 摄

当前,在不同的季节,村民在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统筹安排下,均可在村里找到务工的机会,收入也是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壮大而水涨船高。据统计,去年,该村共为临时性雇工发放工资20多万元。

“农村是个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自己作为一个年轻人,感觉农村缺的是信息的对接,市场经济认知上的观念相融。”临近采访结束时,吴礼权深有感触地说,“我们驻村工作队要帮助村民做好信息方面的对接,产业方面的衔接,将村里的资源盘活,为下纪村聚贤、聚才,一起走向共同富裕。”

【责任编辑:吕鉴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