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鄂东新闻

鄂东“三地四方”签订重要协议,共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27日09:08 来源: 荆楚网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吕鉴蕾 通讯员 杜春伟、李瑞阳)长江岸边,碧水悠悠。鄂东三地,共谱新篇。

26日下午,黄石海事局、鄂州、黄冈、黄石三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齐聚一堂,共同签订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三地四方”框架协议,并召开第一次联席会议。

DSC06662_副本_副本.jpg.jpg

建立健全协作新机制

这是一份什么样的协议,都有哪些特点?

记者梳理协议文本发现,该协议主要包含4大项、14条内容,核心在一个“共”字,如“建立健全协同合作新机制”“合力共建平安美丽新长江”等。

其中,协议明确,每季度举行一次联席会议,由四方轮流组织召开,根据工作需求,也可临时召集会议。主要研讨长江干线鄂东段水上交通安全和防污染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探索推进水上交通应急搜救相关工作、总结交流相关工作经验、推进合作项目的衔接落实等方面。

“‘三地四方’框架协议通过完善协同机制、强化协同治理、强化协同保障等方式,加强长江干线鄂东段水上交通风险防控、隐患治理、污染防治、服务保障等合作。”黄石海事局副局长李勇东解读道。

鄂州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卫兵指出,协议旨在实现生态共治、全域共建、发展共享,进一步增强区域交通互联性、政策统一性、规则一致性、执行协同性,稳步推进生态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武鄂黄黄”高质量发展按下“快速键”。

预示合作进入新阶段

一江清水,跃动自然之美,串联鄂东三地。

凭借长江黄金水道,黄石、黄冈、鄂州成为湖北省沿江经济的重要集聚区,年均进出港船舶12万艘次,货物吞吐量2.6亿吨。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让黄金水道释放绿色动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近8年来,黄石海事局与鄂东三地交通主管部门在长江干线140公里水域先后开展打击“三无”船舶和非法采(洗)砂、船舶超码头靠泊能力靠泊治理等多项专项行动,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实现三地辖区“三无”船舶动态清零。

同时,“三地四方”推动三地码头污染物接受设施全覆盖,稳步推进船舶污染物“全接收、零排放”;推广三地码头安装使用岸电设施48座,安装岸电设施140余台,长江鄂东段“一江碧水向东流”美景重现,交通现代化建设“开路先锋”角色初显。

在黄冈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王习潮看来,当天,框架协议的正式签署和联席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三地四方”全面合作交流进入新阶段,形成制度化。

微信图片_20231026193416_副本.jpg

促进区域协调新发展

从长远来看,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根本上依赖于长江流域高质量的生态环境。

黄石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吴建春表示,第一次联席会议的召开,也是鄂东“三地四方”贯彻落实“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要坚持把强化区域协同融通作为着力点沿江省市要坚持省际共商、生态共治、全域共建、发展共享,增强区域交通互联性、政策统一性、规则一致性、执行协同性,稳步推进生态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殷殷嘱托言犹在耳。

“我坚信,此次框架协议的签署是一个新的起点,通过‘三地四方’的共同努力,落实一系列务实举措,我们将有效维护长江鄂东段水上交通安全,有力促进鄂东三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为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黄石海事局局长熊新文说。

接下来,鄂东“三地四方”将以此次框架协议签署为出发点,加强机制共建、信息互通、风险共治、成果共享,合力守护水上交通安全和长江生态环境,携手推动鄂东地区长江水上交通组织一体化和区域航运经济发展,助推三市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走在前、做表率”。

【责任编辑:王焱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