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鄂东新闻

再添“国字号”招牌!罗田县荣获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01日23:29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陈钦、罗永秀、徐原超)10月26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关于命名第七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的公告》,全国53个地区被命名为第七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黄冈市罗田县位列其中,这是该县继2021年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后又一殊荣。

微信图片_20231101192104_副本.jpg

生态是罗田最响亮的金字招牌,绿色是最鲜明的辨识色彩。近年来,罗田县忠实践行“两山”理念,在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好山、好水、好生态、好物产的比较优势,举全县之力推进“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不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

微信图片_20231101192131_副本.jpg

经过不懈努力,罗田县水、大气、森林覆盖率等主要指标位居全省全市前列;先后建成“国家森林乡村”5个、“湖北省森林城镇”5个,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1个、省级生态乡镇11个、省级生态村99个,生态乡镇创建率达100%;一棵树、一株草、一头羊、一粒种、一根线“五个一”现代生态农业发展体系基本形成;生态旅游发展态势良好,2022年接待游客人数1250万人、国内旅游综合收入达到93.8亿元。

微信图片_20231101192114_副本.jpg

围绕“山水美、产业强、品牌优、人民富、机制活”总体思路,罗田县委 、县政府以打造“全国乡村振兴样板区”为目标,统筹推进罗田“两山”转化实践,以生态之优促发展之变。

该县充分遵循“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规划,聚焦大健康产业、生态旅游业、现代特色农业、生物医药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等特色优势产业,促进一二三产全面融合,努力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罗田“两山”转化典型模式,全面建成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微信图片_20231101192139_副本.jpg

重点做好治理、保护、发展三大文章。抓治理,加强农业、工业等领域污染治理,不断强化生态环境风险防控,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强保护,实施分区分类空间管控,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全面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促发展,围绕板栗、中药材、黑山羊,打造特色产业链、提升产品价值链,做大做强生态文化旅游业,发展大健康产业,加快推进平坦原抽水蓄能、中国电建生态家园两大“百亿项目”,培育绿色发展新业态。

同时,该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以市场化、项目化思维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双碳”试点和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研究等工作。持续推进巴水中游、义水河、天堂河、胜利河、泗泊河等主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落地落实,探索开展县域内跨乡镇流域生态补偿工作;建立生态产品市场化供需对接机制,鼓励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对接各大社区团购中心,增加生态产品供需对接,拉动生态产品持续供给;建立完善创建工作组织体系,层层明确工作任务、压实创建责任,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技术、资金支持,推动生态保护常态化长效化。

微信图片_20231101192123_副本.jpg

经过多年探索,罗田县初步形成了四种“两山”转换模式,为同类山区县、生态功能区“两山”转化提供了借鉴样本。

“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模式。通过线下主体联合线上平台、电子商务等渠道,围绕品牌打造、品质推介、网络营销等多种途径,让更多优质的山货“出山”、农产品“出圈”。

“中药材+”发展模式。依托茯苓、天麻、杜仲等道地中药材资源,大力发展中医药膳、医疗保健等医药关联产业,形成“中药材+康养”“中药材+旅游”等发展模式,带动片区经济振兴。

科技赋能现代产业发展模式。创新应用农业现代化科技,为生态产业发展强引擎、增马力,走出了一条山区农业生产“新、特、优”之路。

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依托大别山区秀美自然景观资源和千年古县的文化资源,推动农旅、文旅融合发展,不断壮大生态旅游经济。

【责任编辑:王焱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