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汉江分公司

荆州·荆彩这三年|产业聚集 靓丽锣场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07日14:31 来源:

锣场镇位于荆州市中心城区近郊,以镇政府驻地“打锣场”而得名。清朝时期建有一平坦场地,每逢初十赶集,就打锣号召,形成物品交换的市场,故名“打锣场”。

提起锣场,先说沙市。沙市大名,世人耳熟能详。沙市原是长江泥沙冲积而成的一个江边渡口,古名津,又名夏首,在春秋战国时,改名江津,是楚国国都郢的外港,到唐朝时代,改名沙头市,简称沙市。沙市自古就是“三楚名镇”,港口经济和码头文化几乎是沙市的代名词。“沙市日化,活力28”,改革开放以来,沙市更是以工业经济和民族品牌闻名于世。

而今锣场镇隶属荆州市沙市区管辖,并于2003年成立沙市经济开发区,与锣场镇人民政府两块牌子,一套班子。

近年来,锣场镇着力打造“产业集聚、高端汇聚”先进制造业重镇,各项建设成效显著,于2023年10月,被评为2023年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位列第497位。

产业聚集 工业振兴

10月30日,在湖北赛利恩特石油科技有限公司的高压流体控制产品生产车间,机器开足马力自动化生产,精密设备全程电脑控制。

该公司负责人吴建华介绍,2022年公司主营产品销售额约1.5亿元,截至2023年9月底销售额已完成去年全年目标。凭借优质的产品与良好的服务,该公司连续三年销售额同比增长40%以上,产品市场占有率稳居国内行业前列。

近年来,锣场镇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紧盯重点区域,瞄准国际国内500强企业、行业领军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引进赛利恩特、东江金属、九菱科技等一批龙头项目、高端项目、特色项目。

沙市经济开发区园区现有规上企业76家,企业总数2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33家,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6家,省级以上单项冠军和隐形冠军企业10家。已形成医药化工、智能制造、建筑建材、食品饲料、现代物流五大支柱产业。

农旅融合 乡村振兴

荆州李家台生态农业文化旅游专业合作社位于锣场镇锣场村五组,2020年开设绿色水果种植基地,阳光洒在丰收的果园里,硕果累累的景象,令人深感欣喜而舒畅。

该合作社负责人何卫东说,多亏了村镇前几年把道路修建得这么好,基地才能形成种植、采摘、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发展模式。合作社年销售收入为150余万元,其中80余万元利润用于入股村民分红,增进了土地利用率和绿色覆盖率,带动了村民就业,为村民增收提供了有效渠道。

6549a0138b833_7b7d2fbe3bbab1ee2ebe8323515ba1fa.jpeg

而在锣场镇向湖村七组,向阳花农业生态园A区50多亩的水产养殖垂钓园,前来垂钓者成群结队;B区45亩水果采摘园,四季瓜果飘香,全年都有新鲜美味的水果采摘;C区共享菜园,为广大市民提供生态无污染的绿色有机蔬菜。该生态园负责人徐洪良说,后期他还要与园区周边村民合作,建设餐饮和住宿,把园区打造成荆州市区周边游品牌项目。

近年来,锣场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造农文旅教融合的现代农业观光“十里长廊”示范带。农村产业路项目顺利竣工,带动长湖花木大世界、长湖渔果共享基地、鸿源水产养殖基地、向阳花农业生态产业园、锣场草莓金橘采摘基地等多个沿线产业的发展,各村特色产业形成“百花盛开”蓬勃态势,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20万元以上。

微信图片_20231107104642.jpg.jpg

综合整治 环境焕新

来到长湖村三组,干净整齐的街道,优美闲暇的绿化带,污水沟改造后的“清廉池”,让游者直呼也想搬到这里来住,村民打趣说,这里的姑娘都舍不得外嫁的,要想当这里的村民,只有入赘才行。

锣场镇近年来深入推进“擦亮小城镇”行动,升级改造环卫设施,建成“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厂处理”的垃圾收处体系,综合整治集镇道路环境。打造高铁沿线、长湖沿岸绿色生态屏障。推进沟渠治理,并建立完善常态化管护机制。

向湖村、长湖村分别荣获“湖北省绿色乡村”“荆州市首批十佳最美乡村”称号。

文明实践 精神引领

在锣场镇,有一个“锣山书院”。起初经人提及这个书院,还以为是类似“岳麓书院”一样的名胜古迹。但经走访才得知,在318国道锣场镇段路旁的一处普通民房,挂着题为“锣山书院”的牌匾,即为所在。

锣山书院由返乡创业的李丙珍、刘成兴夫妇于2017年创办,免费给学龄儿童教授书法、音乐、绘画等传统文化知识,每年免费接纳来自周边的儿童50余名。自创办以来,已有百余名学员获得国家书法9级证书。2021年,锣山书院被评为湖北省省级儿童之家。创办人的家庭也在2020-2021年连续两年获得湖北省省级文明家庭称号,2022年更是被授予“全国最美家庭”荣誉称号。

此外,锣场镇充分挖掘身边典型,引领道德风尚,在全镇掀起学习模范、争当先进的热潮。

2021年以来,锣场镇成功推介“荆州楷模”3名、“荆州好人”1名,“沙市榜样”4名。

接下来,锣场镇将进一步健全志愿服务建设机制,提高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影响力、传播力和引导力,凝聚发展“向心力”。

今日之锣场,是快速发展中的锣场,也是不断提升镇域经济、打造更高综合实力的靓丽锣场。


出品:中共荆州市委宣传部、荆楚网(湖北日报网)、中共荆州市委网信办、荆州市网信中心

文字:汤立毅

摄影:张戈

【责任编辑:左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