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通讯员冯伟 杨慧丽 王路港)连日来,浠水县丁司当镇苏家窑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热火朝天,挖掘机正在开沟、工人师傅忙着铺设生态砖、浇筑混凝土基础、浆砌石护岸,一方方小田块正在变成大田,先期整理的田块冒出了绿油油的油菜苗。“项目是11月初我们进场开始施工,目前土地平整已经全部完工,硬件的工程量已经完成了50%左右。我们力争12月中旬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湖北新卓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付春江说。
当前正值冬季农田水利建设黄金时期,浠水县各地抢抓晴好天气,上足机械劳力,开工建设高标准农田,修建配套水利设施、道路等基础设施工程,让农田变良田,守护粮仓菜篮。按照施工技术标准,每个标段配足了机械,并将工程进度量化到天,加班加点赶进度,确保今年2.44万亩高标准农田早日建成投产。“今年我们全县的高标准农业建设投资4086万,在丁司垱等五个乡镇,18个村全面铺开”浠水县农业农村局正高级农艺师汪航说。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近年来,浠水县把高标准农田项目与小流域综合治理、强县工程、绿色高产高效等项目结合,在丁司垱、散花、巴河、蔡河、团陂等5个乡镇同步推进。清泉镇九龙寨村,去年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平整宽阔、纵横连片,为今年全村粮食增产增收奠定了基础。“我们村这个高标农田建设以后,这水稻的产量由原来的每亩1020斤,现在提高到了1200斤,比原来啊增加了一百多斤,全村的这个水稻面积由原来的600多亩现在提高到了800亩,扩大了一百多亩的种植面积”浠水县清泉镇九龙寨村党支部书记张鹏说。
高标准农田建设把原来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变成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提升了耕地质量和基础地力,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高标准的农田建设,可以大大的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以水稻为例吧,每亩会增收8%~10%,每亩在四十公斤左右。种植收入再加上务工的收入,加起来可以带动整个项目区的农民呢,平均每亩增加收入150元左右”浠水县农业农村局正高级农艺师汪航说。
清泉镇驼背柳村种粮大户聂海平,规模化种植水稻有10多年了,去年,流转的300多亩农田经过高标准建设后,今年夺得了大丰收。“高标准整改之后的话呢,水源这些的话是比以前好多了,我流转的380多亩田,今年的总共收成有40多万斤稻谷,比以前高了15%左右”浠水县清泉镇驼背柳村种粮大户聂海平说。
耕地变良田,促进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截至2023年年底,浠水县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61.88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0%以上,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8.5%,预计粮食总产量42万吨。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