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鄂东新闻

古稀老人离家47年未归,阳新村干部化身“寻亲小组”助团圆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22日23:15 来源: 荆楚网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田城 通讯员 倪胜林)亲兄弟阔别47年,再见已是古稀老人,紧紧相拥老泪纵横。11月20日上午,湖北阳新县人民医院12楼胸外科35病房,黄冈市浠水县76岁老人夏木宁在见到71岁的弟弟夏柏华后,禁不住抱头痛哭。

“我已经做了两次大手术,要不是你们帮忙,这辈子怕是再也见不到弟弟了!”夏木宁泪眼婆娑。

与弟弟相认后,夏木宁拉着阳新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驻枫林镇南城村第一书记石裕国的手,因为激动而不停颤抖。

图片5.png.png

夏木宁家人向村干部送锦旗。   通讯员 供图

“挣了钱,买个收音机就回家”

在阳新县枫林镇南城村,夏柏华是谜一样的存在——

几十年前,他来到这里后就再没离开过。村民问他为何不愿意回老家,他总是回答:“挣了钱,买个收音机就回家。”

40年过去了,夏柏华在这里落户,并成了当地一名特困供养老人。

“我在1983年到南城时,夏柏华就在枫林镇一些煤矿打零工。”今年73岁的包金华是黄冈市团风县人,当时和众多乡亲一样,他来到阳新县枫林镇打工,并在这里安家落户,曾和夏柏华是邻居。

同为老乡,口音相同,包金华对孑然一身的夏柏华格外关照。老包金华回忆,1983年,他来到枫林镇时,夏柏华也刚到不久,后来当地煤矿关停后,夏柏华就借住在原枫林供销社南城供销分店食堂,帮助当地村民干些力气活过日子。

“干活力气大,但不爱与人交往。”包金华说,夏柏华年轻时能挑起200多斤的担子,别人两天能干完的活,他不到一天就能干完,从不“耍滑头”,所以,当地请他干力气活的人特别多,凭着踏实肯干,夏柏华倒也衣食无忧。

“夏柏华到枫林镇时刚只有30岁。”南城村原党总支书记刘友志说,夏柏华很实在,村民很喜欢他。美中不足的是,夏柏华一字不识,又是一口浠水方言,沟通起来困难。

南城村党总支副书记柯善庆说,夏柏华一直独居,随着年龄增长就干不动体力活了。2004年,村干部为其办理了南城村户籍,不久,又帮其申请了特困供养。

2017年,夏柏华又住进南城村为其修建的一室一厅一卫的易地搬迁房。

就这样,夏柏华从一名落魄的矿工,成了南城村村民。

病床之上思亲人

“枫林镇民政办工作人员每年都会给夏柏华送来不同季节的衣物和床被。”

村干部柯晓瑜说,夏柏华在易地搬迁房旁边种了一些蔬菜,自给自足,小日子过得还算可以。

天有不测风云。今年9月份,夏柏华感觉喉咙吞咽食物困难,村干部带他去阳新县人民医院检查后,被诊断为食管癌中晚期。

得知病情后,城南村干部和枫林镇民政办干部立即联系,帮忙办理了住院手续,并派其邻居陈新兴全天候在医院陪护。

“想回家,回去……”

入院第二天,南城村党总支书记柯尊雄前往医院探望时,发现躺在病床上的夏柏华总是念叨着“想回家”。

柯尊雄说,看望完夏柏华准备离开时,对方却一把拉住他,清晰地表达“想老家想亲人”。

夏柏华一直讲浠水方言,让村干部大多数都听不懂,但这次,当他表示想找老家亲人时,柯尊雄听懂了。

“老家有哥和姐。”夏柏华说,自己老家是黄冈市浠水县五四大队人,其他信息记不起来了。

浠水县和阳新县隔江相望,为何这些年夏柏华没回过老家?

面对村干部的疑问,他沉默很久后才吐出几个字:“没挣到钱”。

图片7.png.png

夏柏华躺在病床,与儿时玩伴有说有笑。    通讯员 供图

村干部化身“寻亲小组”

“9月底,我们开始帮忙寻找,因为信息有限,跑了很多的冤枉路。”南城村干部刘耀富说,为完成老人心愿,他们成立了一个寻亲小组,开始了寻亲之旅。

40多年的时间跨度,其哥哥姐姐是否在世?

“我们打听到浠水竹瓦镇曾经有个叫‘五四大队’的地方,但却查不到夏柏华的名字。”刘耀富等一行人赶到竹瓦镇打听到,“五四大队”已改名为王岗村,到当地派出所查询后被告知,浠水县辖区内原来共有6个“五四农场”,分别在该县4个镇区。

“没办法,我们只能用最笨的方法,一个一个地筛查。”刘耀富告诉记者,他们围绕“五四农场”这个关键信息,一个个摸排。

功夫不负有心人。10月26日,寻亲小组在该县汪岗镇朱泗桥村发现,该村有一个失踪多年的叫“夏柏华”的人。

“还活着呢?我们都以为他死了,90年代就把他户口注销了。”当寻亲小组拿出夏柏华的照片时,朱泗桥村一名村干部一眼认出来。

这名村干部介绍,夏柏华确实有哥哥和姐姐,其姐姐多年前去世,哥哥夏木宁刚做完手术,也在医院康复治疗。

“哥哥刚做了手术,这是第二次手术了,等出院了就来看你!”病床上的夏木宁时听说弟弟还在人世,通过手机视频,他看到同样躺在病床上的弟弟,禁不住老泪纵横。

图片6.png.png

阔别47年,哥哥夏木宁(左)与弟弟夏柏华相聚在病房,都已是古稀老人。   通讯员 供图

经过近一个月的努力,寻亲小组终于帮助夏柏华找到其哥哥,还原了他一生时间线的故事。

夏柏华出生于1952年,婚后生育了一个女儿。1974年,其妻子带着幼小的女儿离家出走,至今没有信息。

两年后,受婚姻打击的夏柏华与同村人一起到江西,在一个小煤矿挑煤为生。

几年后,他流落到阳新县枫林镇,继续靠挑煤挣些微薄的收入糊口。

这些年,靠打零工过日子的他感觉口袋空空,无颜回老家见自己的亲人,所以只想悄无声息流落在外。

今年9月份,夏柏华被诊断为食管癌中晚期,住院期间一直郁郁寡欢。身患重病躺在病床上的他,禁不住思念老家,思念亲人。

这些年来,尽管亲人只有一江之隔,但夏柏华从未敞开心扉,直到看到周围病友都有亲人相伴,心感悲凉的他才开口向看望他的村干部表达心结。

这些年,与夏柏华一同出来的同伴陆续返乡,而他却选择留在枫林镇。他还清晰记得,离开老家的时候,是1976年的春天。

“我亲眼看到了阳新县、枫林镇和南城村的干部对弟弟实实在在的关爱。”

11月20日,夏木宁康复出院,第一时间带着家人和弟弟儿时的玩伴,一行10人匆匆赶到阳新县。

见到弟弟,夏木宁泪目了;看到干部和村民们没有将弟弟“当外人”,他又开怀笑了。

【责任编辑:王焱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