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黄铮 通讯员 成文灿) “水大咯,山头高也有用不完的水咯!” 1月10日,在通城县关刀镇棋盘村八组,方小梅看着龙头里强劲的水流喜笑颜开。
方小梅的家是组里地势最高的,过去遇到用水高峰水量偏小,现在得益于水网“小改造”工程的实施,再不用错峰储水,自来水哗哗而下用之不竭。
小改造——源于遍访“大调研”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没有水,而是水近在咫尺,却引不到家里田里。”
村民在疏浚水渠。通讯员 供图
据悉,棋盘村位于黄龙山深处,山间溪流水源众多。但因地势高差大,导致高处的自来水水流较小。同时,这里的沙质土土质疏松,导致农田不保水,需要持续的水源补充,而灌溉水渠又容易被雨水冲刷垮塌。
2023年初,咸宁市水利和湖泊局、市农发行驻棋盘村工作队开展遍访“大调研”行动。驻村第一书记明海波发现,当地炉上片区水网基础设施落后,有水用不到,导致水源充沛而利用率不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精心设计、升级水网,群众对此盼望深切。
问题发现了,可村集体收入少,缺少资金又该如何建设?
“咱们这次就花小钱办大事!”村党总支书记方荷香提出,工作队专业对口,村民也熟悉本地水情,大伙儿齐心一起干,“小改造”也能办好大实事。
巧心思——共商改造“金点子”
工程提上日程了,怎么建?看似简单,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花足了心思。在村里的组织下,炉上片区的群众齐聚炉上老屋,召开屋场会水网改造讨论如何改造水网。
“去年角园搞了个临时水源,能不能再修好一些。”丁四雄提出,给临时水源扩容改造,修好沉沙过滤池,分两个水源供水,效果肯定不错。他的提议一下子打开了大家的话匣子。
群众在屋场会商议。通讯员 供图
“雄爹说得没错,这次要接两根引水管,一根通八组,一根通安置点,这样不用抢水了。”丁来强提出,八组的地势明显高于安置点,水压更低水也就更小,如果分两管直接从水源点引水,水压低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我家门前路上长了青苔,冬天还结冰,那里还要想想办法。”丁银保见缝插针地说道,希望在路旁石壁里凿出排水沟,防止水流到路面。
“还有屋背的水渠,咱们田里水都从那里流来,但被大雨冲垮了。”丁南生提议,要硬化屋背的灌溉水渠,这样整个炉上一片的农业用水就有了保障……
随着群众的热烈讨论,“金点子”一个接一个,水网改造思路也明晰起来,干部群众纷纷摩拳擦掌。
精品工程——缔造生活“高品质”
说干就干,在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工程建设精益求精,水网改造很快有了起色。
为了修好水源点,驻村第一书记明海波每天与懂水情的村民上山查勘水源,辨别水势走向,研判施工重点。在精心谋划下,村里仅投入6000多元,就有效升级了水源点,保障家家水压充足,地势再高也用水不愁。
驻村第一书记查看水源点改造情况。通讯员 供图
为了保证保障灌溉用水,带组干部魏明星走遍水渠沿线农户,挨家挨户了解用水需求,协调水渠占地,发动大家投工投劳,4000多元便完成了改造,保障了70多亩良田的灌溉用水。
为了解决路面积水问题,村里投入7000多元,村民出物出力,在低洼处培土建渠,在石壁凿沟通水,在自来水管漏水处修补防渗,现在路面干了,有效保障了村民出行安全。
据了解,这次水网“小改造”工程中,棋盘村共召开屋场会3次,走访群众100多户,投入17000多元,29名村民自愿投工投劳,有力保障了炉上片544名村民的生活生产用水。
老党员丁欢莲见证了村里的变化,她感慨道:“过去干部干、村民看,现在大家都把村里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共同建设美好家园嘞!”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