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鄂东新闻

大冶两会|2024年工作怎么干?全力抓好九项重点工作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12日18:42 来源: 荆楚网 ​


1.0.jpg.jpg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左乙辰 通讯员 卫学平、卢丽君)1月12日,大冶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会展中心开幕。大冶市委副书记、市长孙辄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了2024年的工作安排。

2024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大冶冲刺千亿县市、奋进全国50强的决战决胜之年。

报告指出, 2024年,大冶市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8%,财政总收入增长7.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5%,外贸出口增长8%。节能减排控制在省定目标以内,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推进百强再进位,冲刺全国50强。

为实现各个目标,大冶市将全力抓好九项重点工作:

——突出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全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集中力量做大做强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新材料、生命健康、高端智能制造、电子信息、临空产业等六大现代产业集群。全力完成国家创新型县(市)三年行动建设目标,确保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0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750家。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行动,支持钢铁、建材、铝型材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确保金上-湖北±800千伏特高压换流站项目年底建成,推动清洁能源广泛利用。

——突出扩大投资、激活消费,全力巩固经济增长态势。大力推进产业链招商,确保全年新签约项目135个,总投资额1200亿元,新注册项目120个,实际到位资金600亿元,其中省外资金360亿元。强化项目落地攻坚,力争全年新开工项目、新投产项目个数实现双“160”。着力拓展消费场景,高标准建成吾悦广场步行街和恒达夜间经济集聚区。支持东岳路街道、东风路街道、罗家桥街道发展高端商贸业。

——突出先立后破、深化改革,全力增强经济社会活力。承接省政府深化用地审批权委托改革试点,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集体林权等领域改革。着力解决一批市场主体急难愁盼问题,将大冶打造为综合成本“洼地”和营商环境高地。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向创新链关键环节、产业链核心节点和价值链高端领域集中,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

——突出主动融入、积极对接,全力拓展开放共赢空间。支持大冶湖高新区打造高新产业集聚区,大力实施长城汽车强链补链工程、电子信息产业园满园工程,不断培育壮大高新产业集群。支持临空经济区打造高端临空制造业高地,依托毗邻武汉新城和花湖机场的区位优势,积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和武汉产业外溢,将临空经济区打造成为大冶经济发展新引擎、对外开放新高地、城市未来副中心。

——突出统筹谋划、集中发展,全力提升城市品质能级。加快湖滨路跨湖大桥建设,高标准建设熊家洲片区。启动5个片区79个老旧小区改造,加快推进墈头老街改造更新,谋划实施石板街片区改造。聚力打造以金湖、陈贵、灵乡为组团发展的“大金冶金走廊”。加快数字赋能城市,推进数字住建、智能市政、智慧社区、智慧城管建设,不断提升城市智能化管理水平,打造善感知、会呼吸、有温度的智慧城市。

——突出城乡融合、协同融通,全力打造乡村振兴样板。构建“市区-重点乡镇-特色小镇-中心村”的新型城镇体系,推动金山店镇、茗山乡、殷祖镇、刘仁八镇、大箕铺镇、东风农场等特色镇向“小而美、小而精”方向发展。坚持把巩固脱贫成果作为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保持教育、医疗、住房及兜底保障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

——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力加快绿色转型步伐。全力推进“六湖连通”“大型灌区”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守住水安全底线。加快推进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建设,完成历史遗留矿山生态复绿和补充绿化547亩。加快“两山”基地创建,科学规划推进毛铺生态区、保安湖湿地等生态优势区的保护性开发,加快金牛镇省级朱鹮生态园建设,扎实推进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做好生态利用文章,把生态财富转化为经济财富。

——突出倾情倾力、可感可及,全力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坚持把就业作为最大民生,认真落实援企稳岗扩就业政策,完成新增城镇就业8000人以上。完善“一老一小”多元服务体系,提升养老服务保障水平,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联体改革学校覆盖率,有序推进乡镇教育资源布局调整,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创新医防协同、融合机制,增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处置能力。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进”活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全国文明城市,让群众共享文明创建成果。推进龙凤山、小雷山景区提档升级,推动毛铺文化旅游、龙角山和黄坪山一体化旅游开发等重点文旅项目落地实施。

——突出风险防范、精准施策,全力守牢安全稳定底线。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一票否决,牢牢守住63.85万亩耕地保有量和57.34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底线。依法打击非法金融活动,持续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坚决防范遏制各类事故发生。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新型犯罪活动,确保城乡更安宁、群众更安乐。

【责任编辑:王焱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