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马丽娅 王浩)“路不平、灯不明、车难停、家不宁……”这是很多崇阳人曾经对老旧小区的抱怨。
如今,通过翻新升级,当地群众对大变样的老旧小区纷纷称赞,曾经的“怨言”已经变成了“美誉”。
立足于“人民至上”
正月十五,大街上车水马龙,熙熙攘攘。位于该县南北大街的企管小区里,居民们不紧不慢地穿梭,空气中时而飘来街边小吃的香味……
这是一处有着50多年历史的老街区,它位于崇阳城区的核心区域,周边已形成了成熟的商业、教育、医疗、娱乐等配套设施。
“尽管能方便地获得各种服务和便利,但居住环境却令人堪忧!”小区党支部书记黄天良告诉笔者,企管小区原本由6个小区组成,有1670户3280人,巷子多,人口杂,房屋年久失修、破败不堪,路面坑坑洼洼、污水横流……
2023年,该小区被列入崇阳县老旧小区改造内容。“我们首先打破小区之间的界限,将6个小区进行连片改造、共建共享。”项目负责人陈张介绍,通过对小区空间碎片进行整合、“化零为整”,为配套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植入腾挪出了有效空间。
在改造过程中,更是立足“人民至上”:组织居民代表开会,充分讨论,把主动权给居民,让居民成为小区改造的“首席设计师”。于是,大到整体设计规划,小到一棵树的移栽,遇到问题了就坐一坐、聊一聊,“旧改”的繁事琐事也迎刃而解。
下足了“绣花功夫”
“做了十几年工程,这是我遇到的最难的一个!”仪表小区宿舍楼改造现场,项目施工负责人晏高雄坦言。
因修建年代久远,该小区内道路破损、停车位紧缺、市政管线老化、污水跑冒,基础设施功能较差,特别是雨天积水问题让居民苦不堪言。此外,小区里老年人很多,但公共空间逼仄,缺乏活动场地,严重影响他们的居住幸福感。
可改造时涉及拆迁,有群众不理解,以致来阻工。经过一轮轮的反复沟通,这里不仅修缮了房屋,还进行了雨污管网改造、预埋消防管路等一系列改造,同时增设停车位和非机动车棚,以解决小区顽症。
小区的“升级”,直接关系着群众的居住体验。笔者采访中了解到,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崇阳秉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理念,下足了“绣花功夫”:
针对楼房漏雨、外立面老化脱落问题,重做屋面防水,重刷外墙漆;针对楼房外表面窗、雨棚、防盗网、空调外机杂乱,部分住宅未设置烟道等问题,统一进行更换或调整;
为了打造更好的人居环境,铺装人行道,修筑沥青车道,并增添绿化等。围绕老年人需求,安排集中晾晒区,增设老人休闲娱乐和健身交往空间;在生公共通道处修建了便民斜坡和扶手,方便行动不便的老人出行。
年轻人希望停车更方便,设置多个机动车停车位,基本满足居民的停车需求;孩子们的活动场所少?改造时添置了多处儿童游乐设施。有群众向往住上“电梯房”,为每栋楼量身定制加装电梯方案,并结合市政改造同步推进……
赚足了群众赞誉
“以前门前是条臭水沟,沟里成群的老鼠出没,家里连门都不敢开!改造一新后,就像搬了新家!”老法院小区,60岁的居民姚瑜对“老旧改”连连称赞。
面对小区一系列更新改造成果,姚瑜的公公——今年86岁的退休老干部张国煌老人,还专程写了两首诗送到小区改造指挥部,以表谢意。
“小区改造好后,我越看越舒服,感觉自己越活越幸福!”张国煌老人感慨。
改好老旧小区,既温暖了人心,又保留了烟火气。走访中,该县很多居民普遍认为,老旧小区地段好,交通便利,生活设施齐全,最主要的是有人情味,现在一改造,更完美了。
从居民们的表述中,笔者真切地感受到,崇阳人对此次改造的认可。
“改善的是环境,凝聚的是人心。小区环境改善了,不仅居民住得舒心,还能唤起大家共建家园的热情。” 大集社区党总支书记黄正亮告诉笔者,通过改造,小区群众的生活不断向好,主人翁责任感不断加强,参与城市建设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也提高了。
一处处旧里换新颜的背后,是把人民城市的理念落到点点滴滴、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变成可感的现实。
“坚持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即使是老旧小区,也能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成为居民高品质生活的空间。”崇阳县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了硬件的提升,将用 “阵地红”+“物业红”+“志愿红”绘制老旧小区长效治理的红色拼图,让老旧小区改造的“后半篇文章”越写越美。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