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王焱尧 吕鉴蕾 阮琼)3月1日起,《鄂州市观音阁保护管理办法》正式实施,自此,“阁坚强”有了“护身符”。
万里长江第一阁。金康 摄
鄂州观音阁,又称“龙蟠矶寺”,位于湖北鄂州长江段龙蟠矶之上。千百年来,它矗立江心,傲然独立。一到汛期,这座“洪水冲不走”的观音阁就会走红网络,被网友追捧为“阁坚强 ”。
鄂州市博物馆考古员余夏红介绍,历史上,观音阁遭遇了无数次水灾、兵灾、火灾等诸多遭遇。自宋代以来,当地群众,在鄂州江中礁石(龙蟠矶)上建有小寺庙,但因多年水患无常,成为废墟,屡毁屡建。1938年8月23日,日军占领鄂城,炮轰观音阁。
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长江爆发百年不遇大洪水,观音阁冲毁、成断壁残垣,1957年重修竣工;1966年“文化大革命”,观音阁遭到破坏,再次成为一座废墟。千百年来,历经水灾、火灾、兵灾等无数灾难,观音阁一次次在废墟、破损中新生。
2006年,观音阁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后,鄂州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并越来越多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让观音阁延年益寿,为高质量发展增添亮丽的长江色彩。
进入新时代,为什么要出台这样一部管理办法?鄂州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既要坚守保护底线,也要坚持以用促保;既要保护历史文化底蕴,也要改善人居环境。近年来,汛期游泳登阁事件频繁发生,存在不小安全隐患,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观音阁保护制度不健全、管理责任不清晰。
为此,管理办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观音阁保护管理工作实际,进一步明确了日常保护管理部门及保护管理职责,同时规定将保护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将观音阁建筑安全纳入防灾减灾体系,创新建立保护专家咨询制度。
管理办法全文共19条,主要从职责分工、保护措施、合理利用、监督检查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规范。 通过以上科学合理的制度设计,确保观音阁保护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这也是鄂州市出台的首部以文物保护为主题的政府规章。
滔滔江水不断冲刷观音阁。金康 摄
对于广大市民最关心的开放问题,管理办法也作出了明确回应:观音阁在条件具备、保障文物安全的前提下,应当适度有序向公众开放。暂不具备开放条件的,应当在重点区域开辟宣传展示空间,或者在合适位置设置铭牌说明。
“长江自巴蜀至吴淞口仅此一阁,世称‘万里长江第一阁’,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余夏红说,观音阁建筑面积419平方米,自西往东由观澜亭、祖师殿、观音殿、老君殿、纯阳楼等组成,民间风味特浓,整个建筑本身都是“宝”,它也是千百年来长江流域文明的见证。建议相关部门依托观音阁,深入挖掘特色文化内涵,切实讲好长江故事。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