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朱江
本报讯 近日,在郧西县的汉江河谷,湖北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项目组普查登记到多处石窟石刻遗迹资源。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古生物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普查组专家邹亚锐称,可以证明这里是湖北最为重要的两处佛教石窟石刻遗迹集中区之一。
湖北省地质局高级工程师、普查组专家赵璧通过实地调查,结合地质背景资料认为:“郧西多数石窟石刻均开凿于古老坚硬的泥盆纪灰岩或前寒武纪武当岩群中,这些岩石最‘年轻’的距今已有3.5亿年,武当岩群的年龄更是达到距今8亿多年。可见古代的能工巧匠,能够于如此险峻的山崖下,凌空建造如此巧夺天工的建筑,其勇气与智慧真是令人佩服和惊叹,展现了中华建筑文化的独特魅力!”
普查组初步查明,郧西县石窟石刻遗迹包含罗汉寨石刻、佛洞石窟、羊耳洞石窟、罗汉洞石窟、小河口石窟、佛爷洞石窟、双掌佛洞石窟、白鹤岩石窟等至少8处重要地点,其名称大多与佛教相关,涉及店子、上津、湖北口、景阳、涧池、观音等6个乡镇。其中,又以金钱河右岸、店子镇天宝山的明代罗汉寨摩崖石刻造像保存最好,最具代表性。
“从造像特点观察,郧西石窟石刻更多与华北陕西、河南等地的石窟石刻艺术表现形式相类似。”邹亚锐指出,从遗迹分布特点来看,郧西石窟石刻几乎全部分布在汉江干流以及汉江北岸重要支流—金钱河的两岸。汉江—金钱河一线是中国历史上连接湖广地区和关中盆地秦岭的重要商贸、文化交流通道,沿途有众多著名的人文古迹,如湖北省唯一保存较完整的县级明清古城——上津古城,汉江上游扼秦通楚的“三山夹两河”码头驿站——夹河古镇等。“从郧西汉江河谷石窟石刻遗迹资源的大规模赋存特点看来,这条秦岭水道可能也是北方佛教文化向南传播扩散的重要轴线之一。”
“通过选择岩石,充分证明郧西石窟石刻工匠技艺的纯熟,也进一步反映出郧西汉江—金钱河流域在历史上商贸交通、佛教文化的兴盛。”赵璧通过实地调查后表示。
郧西县店子镇罗汉寨摩崖石刻造像。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