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冯伟)眼下,湖北各地的早稻进入育秧期,在黄冈浠水县,有一位海归博士也在忙着育秧,只是他的育秧模式跟别人有些不一样。
“通过精确有效控制棚里面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为秧苗提供一个理想的环境。”黄冈浠水县长福农业产业化综合服务公司董事长潘新星介绍。
潘新星的这个育秧工厂,有三千平方米,刚建好不久。播种、覆土、浇水,全部在流水线上完成,人工成本降低了九成,育秧时间也缩短了10天左右。还能实现远程实时监控,智能控制环境。
潘新星是这座育秧工厂的设计师,也是这里的老板。他原先的专业是计算机科学,学历是博士,曾经在国外工作了 11 年。2020年,他回到浠水老家,接手父亲苦心经营17年的水稻专业合作社。回来后,他发现传统育秧耗时长、人工成本高、田间管理难度大。于是,他亲自设计,投入200多万元建设了这座育秧厂房。
“之所以愿意回乡从事农业,是看中了水稻产业越来越好的前景。”潘新星说。连续三年,浠水县双季稻相关政策累计补贴2327万元,早稻的面积在两年之内就增加了1.48万亩。这让潘新星决定,将自己的计算机专业优势发挥出来,在农业领域大展拳脚。
“除了水稻育苗之外,我们的大田管理、数字化加工包括电商,整个水稻产业链,都可以通过计算机数字信息化给它加强。我是相信的,我也会一直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潘新星充满自信的说。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