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汉江分公司

荆州疾控温馨提示:外出踏青要警惕,莫使蜱虫“勾”上你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29日19:25 来源:

天气回暖,寒意尽褪,万物复苏,农事渐起,又缝踏青时节,也到了蜱虫活跃季节。3月份荆州市区两级疾控中心联合开展蜱虫监测工作时,在荆州区某乡镇家畜体表发现蜱虫,同时在这些家畜活动区域的森林灌木丛、林边荒草地亦检出蜱虫。

荆州疾控温馨提示:近期在外农耕、露营、郊游时,谨记做好个人防护,预防蜱虫叮咬。

【科普知识一】认识蜱虫

蜱是生活在草丛、灌木丛等处的一种呈红褐色,形似蜘蛛的吸血节肢动物,俗称草爬子、八脚子、狗豆子等。

蜱虫叮咬可引起皮肤水肿、发炎,甚至形成溃疡;也可使肌肉麻痹,严重是引起瘫痪,俗称“蜱瘫”;更重要的是可以传播森林脑炎、莱姆病、蜱虫回归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疾病,是传播病原体种类最多的媒介节肢动物,危害仅次于蚊类。

图片16.png.png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蜱饱血交配后爬行到草根、树根等处在表层缝隙产卵,从卵孵化发育成 6条腿的幼虫,再到8条腿的若虫和成虫,各个活动期均可吸血,除了蜕化和产卵,蜱虫一般不离开宿主。多数蜱虫因不能及时找到宿主而死亡。

蜱没有吸血时较小,如小米粒大小,吸血后会膨大如黄豆。

图片17.png.png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科普知识二】哪些地方会有蜱虫活动?

蜱大多生活中野外人烟稀少的地方,如森林、灌木丛、草地、野生动物洞穴等,蜱活动能力有限,不能飞和跳,一般在路边草尖及灌木枝叶端高举前足,通过前足末端的嗅觉器官感受动物的气息,当人或动物经过时,利用游离的前足抓住“猎物”,去完成自己的生活史。

图片21.png.png

(荆州市疾控中心供图)

【科普知识三】如何防止被蜱叮咬?

1.“避”:应量避免到可能存在蜱类活动的场所,如草丛茂密的森林野地、尚未开发好的景区等,通过林间草地、兽类及家畜通行的小路时,宜疾步快走而不作停留。

2.“防”:野外游玩提倡穿顺滑的长衣长裤,将上衣下摆塞进裤腰带并束紧,扎紧双袖口、双裤脚和领口,在林中穿行应带帽子,以防蜱虫侵入。

3.“驱”:裸露的皮肤要涂抹驱避剂,如避蚊胺等;衣服和帐篷等露营装备用杀虫剂喷洒。

4.“查”:户外活动后要检查衣服、身体上是否有蜱虫附着,浅色衣服有利于发现蜱虫。检查的重点部位为头皮、耳后、腋窝、腰部、腹股沟、大腿内侧及腿窝等部位。

5.“洗”:蜱虫不仅会依附在人身上,还会依附在猫、狗等宠物身上,如果宠物在草丛中跑窜玩耍,回家后要第一时间先检查宠物身上是否带有蜱虫,清洗干净后,再接触孩子。牛羊等家畜身上常寄生蜱虫,及时发现并驱虫,避免接触家畜后被叮咬。

图片19.png.png

(荆州市疾控中心供图)

图片20.png.png

(荆州市疾控中心供图)

【科普知识四】发现身上有蜱该怎么办?

被蜱叮咬后也不用特别惊慌,可先用酒精涂抹麻醉蜱虫,待其松开口器后,用尖镊子尖尽量靠近皮肤,然后紧紧夹住蜱头部或靠近头部的地方,缓慢用力,不要扭转或猛拉,防止蜱虫的口器断裂滞留体内,去除蜱虫后要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如发现蜱虫口器断在皮内或出现不适,应尽快到医院就医。


出品单位:荆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备注: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责任编辑:左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