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实习记者 付逸飞
今年3月28至29日,全国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职业技能竞赛决赛在北京举办,全国32支省级队的96名流调能手同台竞技,来自荆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刘天勇夺个人综合成绩第一名,获个人一等奖,其所在团队荣获团体第一名。
作为荆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治所防疫科副科长,在传染病疫情发生时,找到传染的源头,及时阻断传染链,是他的主要工作内容。刘天,一直在和病毒“赛跑”。
工作就像侦探办案
2014年从山东大学毕业后,刘天选择从事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流行病学调查简单来讲,就是搞清楚过去一段时间内,重点人群的行动轨迹以及碰到的人和事。”刘天说道。
虽说起来简单,一份通报的行踪轨迹报告不过数百字,但报告的背后却是几十份流调信息、上百次电话往来、上千个排查记录。“只有把病例的活动轨迹全都搞清楚、弄明白、无遗漏,这张调查网才算完整了。”刘天也笑称,自己的职业就像是侦探破案,从某个零散线索中挖掘出整个病例的传播轨迹。
刘天(左)在调查工作中
去年七月,荆州市某乡镇出现一起布病病例,布病全称为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此病通过感染动物的排泄物或消费由感染动物制成的食品传播至人类,常见于牧区等地,而患者却是荆州一名本地渔民。为何布病会发生在渔民身上?带着疑问,刘天带着队员深入患者所在乡镇,通过实地走访,发现患者所在居住地附近经常有羊群出没。
“布病会不会是通过羊群传播出去的?”出于职业敏感性,刘天主动联系上当地畜牧部门对乡镇可疑羊群进行筛查。果不其然发现当地存在阳性羊群,找到了可能的感染来源。刘天又对羊群活动路线上所有可能暴露的人员做了应急监测,对养殖场所在镇上的所有养殖户、养殖场做了筛查,筛查结果均为阴性。随后相关部门对阳性羊群进行了无害化处理,避免了病情的进一步扩散。
突发疫情 通宵达旦是日常
新冠疫情爆发时,作为荆州市疾控中心的流调专家,刘天工作更忙了。2020年1月刘天作为国家疾控中心流调组组员前往武汉市抗疫。在武汉抗疫22天后又回到荆州,加入到本单位新冠肺炎防控信息组,每日凌晨与组员负责撰写《疫情快报》,保证荆州市指挥部疫情信息的实时、准确。
2021年8月,荆州市新增2例本土新冠肺炎病例报告后,刘天第一时间深入隔离病房,负责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第一时间完成病例活动轨迹排查,连夜组织队员迅速梳理出16个风险点,为全市风险场所、风险人群的尽早管控发挥了关键作用。“只要一有新增感染者病例,基本就是连轴转,没有睡觉。”当回忆起新冠疫情期间工作状态,刘天说道。
“毕业工作后,我发现以往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比较过时,依然停留在电话调查和调查问卷等传统方式,数据不够精准且效率低下,对于判断疾病传播路径非常被动。”刘文说,只有不断学习新技术,才能更准确判断出病情扩散路径。他自学R语言编程,通过应用R语言建立各类传染病预测预警模型及统计分析,将R语言灵活应用在传染病监测预警、建模分析各个方面,在疾控机构软件应用走在全国前列。同时利用R软件编程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助力数据分析及风险研判。
做科研路上的深耕者
除了日常工作,刘天还一直积极在传染病防控领域开展科研工作,且硕果累累。他以第一负责人完成市级课题2项,以第二负责人完成省级和市级课题各1项。工作9年来,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4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80余篇。17篇论文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交流并获奖,其中1篇论文被在美国亚特兰大举行的第10届流行病学培训项目与公共卫生干预网络全球科学大会(TEPHINET)录用并做壁报展示;2篇论文获荆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1篇论文获第十三届荆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作为编委编写《疾病监测分析实用指南》一书,以第3完成人参与的湖北省卫健委课题获湖北省预防医学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刘天先后荣获2021年荆州市实绩突出干部、2020年和2022年荆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2023年荆州市卫健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及荆州市五一劳动奖章。
“我不是英雄,只是必须扛起肩上的责任。”谈及荣誉,刘天淡淡说道,扎根流调工作十年间,他始终将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敬业、团队、探索、求实”四种精神作为座右铭,将新技术应用于荆州市急性传染病防控,为市民健康保驾护航。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