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丨吕鉴蕾
通讯员丨黄旺宣、魏永伙、李俊 采写报道
大雨过后,浓雾在山林间游动,犹如画家泼墨出来的山水画。
望着群山和飘忽不定的雾气,住在黄石港大众山山脚下的老兵彭林高,总是不自觉回想起上世纪七十年代在老挝的一幕幕:
在茂密的原始森林里安营扎寨;在陡峭的崇山峻岭中劈山修路,在湍急咆哮的河流上面架设桥梁……
彭林高近照。吕鉴蕾 摄
在老挝密林中突围
提起援老抗美,也许很多人感到陌生。
“这是我军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一个重大的军事行动。”现年72岁的彭林高介绍,援老抗美的任务主要是在老挝北部修建公路,以便于把我国的援助物资运到老挝和越南。
为了破坏和阻碍我工程兵在老挝修建公路,美军经常派遣飞机来老挝北部轰炸,炸死炸伤我工程兵部队人员,炸毁才修好的公路。
头上有飞机盘旋,地面有老挝右派军队和特务分子的袭击骚扰,但更大的挑战在恶劣的气候环境。在老挝上寮地区山高林密,人烟稀少,地形复杂,旱季酷热暴晒,雨季阴冷潮湿,毒蛇、蜈蚣、蚂蝗等防不胜防。
“最头疼的是旱蚂蝗,只要它吸到腿上,怎么弄也弄不掉,要使劲拍打,腿都打痛了都下不来,所以我们要求裤脚一定要扎好,防止它爬上去。”彭林高边说边撸起左边裤腿,露出腿肚上的一串伤疤。
“这些大部分是旱蚂蝗留下的。它们嘴里会分泌一种麻醉药,所以它袭击人时,让人没有任何察觉,人们只是发现身体某处鲜血直流才知道它的光临。如果,它还要耍点小脾气,附在你的身体里不走,那就麻烦大了!”彭林高心有余悸道。
到了晚上,高山密林漆黑一片,大家分组站岗,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天亮才能撤回。“既要忍受毒虫蛇蚁的侵扰,又要时刻保持高度戒备防止敌特突袭,那种难受的滋味没有亲身经历根本无法体会。”彭林高说。
每到阴雨天气,因之而来的风湿疼痛也让他备受折磨。
彭林高的立功证书。吕鉴蕾 摄
在人生低谷中攀援
1976年3月,入伍6年3个月的彭林高带着一身伤复员返乡。
回到家乡后,彭林高很快遭遇了人生的低谷,没有钱、没有文化、也没有工作,家人孩子有上顿没下顿,心里一度空落落的。
不过6年多的从军经历锻造了他坚韧不拔的品格。几年后,凭借机械维修特长,彭林高抓住机会跳出农门,进入花湖农场成了一名临时工,总算能贴补家用。
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有一次,农场的拖拉机因故障罢工,一连半个月都不见修好。彭林高毛遂自荐,场长当即表示,“只要你能修好,那就调去修理班”。不到2天时间,拖拉机还真被他修好了。
“我在部队就跟各种车辆打交道,但是这些经历当时不能跟别人说。我一眼就发现,那台拖拉机的症结就在内燃机。”彭林高笑道。1979年,彭林高从零杂工顺利进入维修班组。
进入2000年,年近半百的彭林高再一次遭遇了人生的低谷——随着企业改制,他下岗了。下岗后,原本就因为治病吃药而艰难度日的小家庭,再次蒙上了一层阴影。
彭林高的部分参战纪念章。吕鉴蕾 摄
但作为一名军人,彭林高有着战胜困难的信念。他认为:作为一名党员,不能向政府等、靠、要,而是要把握机会,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为了养家糊口,冒着高温、顶着严寒,彭林高年复一年,打零工、跑摩托、搬货物,虽吃尽了苦头,却从不言苦、不喊累。
2020年年初,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社区人手吃紧。彭林高不顾身边老伴的劝阻,毅然报名加入,“我是退役军人,也是一名老党员,这个时候我不站出来谁站出来?”
如今,虽然日子依然很清苦,但是彭林高只要有时间就当志愿者,并成为社区志愿服务的一名主心骨。“我们这些回来的人是幸运的,那些牺牲的战友却永远留在了那片高山密林里。”在老虎头社区服务站,他抬起浑浊的双眼,望向遥远的边疆最南边。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