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鄂东新闻

致敬英雄丨柯国政:“烧火做饭”拿下三等功,重病缠身不忘军人荣光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11日07:47 来源: 荆楚网

记   者丨吕鉴蕾

通讯员丨黄旺宣、魏永伙、李俊、袁志刚 采写报道

四月季节,枇杷树已果实累累。

在开发区·铁山区龙泉村村委会工作人员的指引下,记者前往抗战老兵柯国政家探访。

走进柯国政家小院,虽然不算大,但是很整洁。

屋内的陈设也很简单,客厅里大幅毛主席画像居中,一张圆桌、四只条凳而已。桌面收拾得清爽利落,一看就是会居家过日子。

“我是1978年参军入伍,1980年在部队入党,1981年立下三等功。”柯国政顿了顿,深吸一口气道。

微信图片_20240510144013.jpg

柯国政部分功章、奖章证书。吕鉴蕾 摄

谈起这枚三等功勋章,柯国政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

“1980年,我从炮兵连转入到了炊事班,担任副班长。”柯国政回忆,“说来也凑巧,班长因为另有任务空缺,有一次连队忽然通知进山拉练,我们这个班的后勤保障工作就由我牵头。”

进了山,连队搭帐篷住下,柯国政带着炊事班同志忙活起来。因为当时边境并不安宁,此次进山拉练完全是实战演练,炊事班必须自己背锅挖灶、烧柴做饭,并且要求在1个半小时内,完成100多人的饭菜。

野外做饭,首先是挖灶,但是滚滚浓烟很容易暴露目标,是行军打仗的大忌。这个时候,挖防烟灶就成了炊事班的基本功。

防烟灶也称为“避光散烟灶”,本质上来说它并不是不产生烟,而是产生的烟很少,在大气经过稀释之后,几乎无法被敌方观测到。

具体怎么挖?柯国政说,首先要在地上挖三个灶坑,像糖葫芦一样穿起来,分别是烧火槽、主灶膛和副灶膛。副灶膛后面设置三条烟道,隐蔽放烟,必要的时候用草皮覆盖烟道。火点燃后由烧火槽进入主灶,先煮米饭,煮差不多了,挪到副灶上焖。副灶火小,焖饭不易糊。随后,在主灶上炒菜。

微信图片_20240510144026.jpg

柯国政荣立三等功。吕鉴蕾 摄

“当时我们小组有6个人,2个人找水挑水,3个人拾柴、挖灶、做饭,我负责统筹协调、安排伙食,一般是三菜一汤。”柯国政再次缓了口气,兴致勃勃道。

无论什么时候,水都是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怎么找水?也有诀窍,柯国政说,“‘岩层如斜坡,坡下是水窝;三面环山,泉在中间’,这些都是找水的秘诀。”

1981年的这次拉练中,凭借过硬的本领和突出的团队协助能力,柯国政所在的班组一举获得后勤保障工作第一名,他个人也被记三等功1次。并代表连队参加师部表彰大会。

1982年,柯国政复员返乡务农,但因为多重原因,迎接他的却是生活的苦涩。

家庭的重担压得这个男人喘不过气。打零工、进煤窑,几十年下来终于积劳成疾,“我患上了矽肺(俗称硅肺),现在每年差不多得住院2-3次,家里还备有吸氧机,呼吸困难的时候还需要及时吸氧。”

“我这病是好不了了,很感激你来采访我。”柯国政大口缓了口气、一脸平静,“我这一生很普通,也没什么本事,但我为自己穿过军装、上过前线感到无比自豪。”

微信图片_20240510144033.jpg.jpg

柯国政近照。吕鉴蕾  摄

说完,他抬起右手,郑重地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责任编辑:王焱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