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丨吕鉴蕾
通讯员丨黄旺宣、魏永伙、李俊 采写报道
“家里有点乱,得知你们要来,我赶紧将屋子里里外外都拖了一遍!”
踏着四月的尾声,记者一行走进老兵柯常安家里,还没有等我们开口,这个朴实的汉子连声致歉,额头上不断渗出一颗颗汗珠。
柯常安近照。吕鉴蕾 摄
防御前线,为指挥部“保供”
1986年,初中毕业的柯常安参军入伍,成为广西边防五师的一名新兵。
“那时候我们白天训练,晚上一小时一换防。大家都是真枪实弹,一有风吹草动就把眼睛睁得大大的,神经绷得很紧。”柯常安回忆道。
与其他战士不同,柯常安所在的班组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抢修被越军破坏的基础设施,特别是做好电力保障,确保前线指挥部24小时正常运转。
“现代的战场上,如果电力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指挥部几乎就成了聋哑人。”柯常安说,“只要出现故障,不管多晚,我们电工班都要赶过去处理。”
有一次,已经到了下半夜,天空下着大雨,指挥部突然断电了。“必须在半个小时内恢复供电!”接到指令后,柯常安和战友们沿着线路,连夜开车逐一排查。
“支撑线路的电线杆其实都是一根根木头,它们就像一个个哨兵,穿插在高山密林之中。”柯常安回忆,“风声、雨声交杂。林木太密了,几乎寸步难行。我们就打着手电筒、拿着大砍刀不断开路,同时还得时刻防备着敌特打暗枪。”
故障很快排查出来了,周边树枝掉落,砸断了电线,只是虚惊一场,接通后立即恢复通电。但长期这种提心吊胆的状态,却深深影响了柯常安等前线战士。
“退伍复员回来的头二年,很多时候,晚上一开始我都睡得好好的,但到了下半夜,一有动静我都会一骨碌爬起来,以至于家人都遭罪,少不了埋怨。”柯常安苦笑道。
准备参战前留影。受访者 供图
南下打工,连续三年没回家
1990年,退伍后的柯常安在老家企业上班。
“工作几年后,我每个月工资是200元左右,但常常拿不到手。可家里哪一天少得了开支?只好时不时赊账买药买菜,领到了钱马上归还。”柯常安说。
到了1996年,乡下企业工资一分都发不出来了,柯常安和爱人一咬牙,跟随南下大军,一起前往广东打工。在他的记忆中,“那时候都是自己去闯,也没有什么人才市场,到了厂门口看到有招工的纸条,上前打听打听就直接过去了。”
柯常安进的是一家五金厂。在那里,他一连干了3年,期间从没有回过一次家。“没办法,票不好买,家里也缺钱,两个人只能一个人回去。都是我家那位提前动身,路上都要花好几天。”说到这里,柯常安的眼睛开始湿润了。就在去年6月份,他的爱人去世了,“跟着我,她没享过一天福。”
在五金厂里,柯常安用了一年多时间,就干到了主管的位置。“记得有一次老板让班长紧急取一款产品,但是左等右等不见班长他回来。原来是品种太多了,一时半会班长也区分不出来。”柯常安回想道。
“进厂后,我每天晚上就喜欢画画图,不知不觉就把几百种产品都记了下来。等到我主动提出帮忙试试时,很快就找了出来。”那一次过后,老板对柯常安印象深刻,得知他还当过兵,更是对他另眼相看。
“后来工厂扩大生产,老板就直接安排我带十几个人去组织生产,一年后带60名工人,很快升我为主管。”柯常安说。“除了日常必要开销,在厂里挣到的每一分,我都把钱寄回了家里,由家里大哥操持,翻修了新房子。”柯常安指着现在的住处补充道。
在广东五金厂前后呆了6年,得知苏州那边工资更高,柯常安和爱人跟随大流,再次进行候鸟式迁徙。结果折腾一圈,发现还不如以前,但也不愿再折腾。2009年,为了更好照顾家庭和爱人,柯常安结束漂泊、返回家乡。
“这几年,我家里不断发生变故,老母亲、爱人一个个都走了。病的病、走的走,孩子还没有成家,自己身体也不好,我的心里很苦。”柯常安说,“但就像当年置身黑暗的越北丛林,我只能勇敢继续往前走。”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