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鄂东新闻

大冶“兴”行动丨驻村第一书记朱有鹏:大冶海拔最高行政村,从遗忘的角落变“世外桃源”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15日18:04 来源: 荆楚网 ​

10.jpg.jpg

漫山遍野的映山红成为网红们的打卡点。通讯员 供图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左乙辰 通讯员 卫学平、洪瑶)这里,是大冶市海拔最高的行政村。

这里,山高路远,群众回家常常需要借道阳新白沙。

这里,曾是被世人遗忘的角落。

“人心齐,敢叫天地换新颜。”这个常住人口不到百人的高山林区小山村,朴实的人民群众在驻村工作队的带领下,用勤劳的双手、执着的情怀、不屈的斗志,将被遗忘的角落变成了一座“世外桃源”。

“驻村帮扶工作没有山高路远,唯有有志者事竟成的初心和使命。”大冶市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队驻村第一书记朱有鹏站在海拔645米的凤头山赏花步道上,目光坚定地说。

1.jpg.jpg

黄坪山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左乙辰 摄

思想:勇者无惧追求美好生活

黄坪山村地处大冶市东南,与阳新县交界,坐落于大冶市最高峰——海拔848米的“太婆尖”,是一个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古村落,因地处黄坪山而得名。

因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黄坪山通往该村最近的一条公路已封闭。5月13日,在朱有鹏的带领下,记者借道大箕铺镇和阳新县白沙镇,一路颠簸,沿着陡峻的山路辗转一个多小时才到达黄坪山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站在村委会门口,左边东南方向是阳新县,右边西北方向的小道是村民过去上山的步行之路。这一片空地也算得上黄坪山上较为平整空旷之地了。”站在村前尚未硬化的一片空地上,朱有鹏饶有兴致地介绍起来。

5.jpg.jpg

朱有鹏和黄学明介绍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左乙辰 摄

“地无三尺平”,这是黄坪山村的真实写照。

“我们脚下都是悬空的,建筑材料只能依靠骡马队运送。”

站在黄坪山湾村民文化礼堂前,村党支部书记黄学明深感在这高山上想做点事业的不易。

干净整洁的村庄和小而精美的村民活动中心,无不让人心生敬仰之情。

高山赋予村民敢于在贫瘠的自然环境中,也能创造美好生活的决心和斗志,这也是山区群众独特而高贵的品质。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大冶各相关部门无惧任何困难险阻,将帮扶工作做到高山之巅,带领群众共同参与乡村振兴,引领村民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6.jpg.jpg

成片的古樱花。通讯员 供图

行动:努力打造高山绿色经济

山再高,攀则达;路虽远,行必至。

2019年,朱有鹏接棒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与村委会一道立下誓言:五年内,将黄坪山打造成“春赏花、夏避暑、秋品果、冬观雪”的高山康养休闲圣地。

说干就干,干就干好。三年多时间,投资80万元的凤头山赏花步道、环村登山步道,120亩的高山云雾茶场,50亩猕猴桃种植基地,以及功能齐全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均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7.jpg.jpg

猕猴桃种植基地。通讯员 供图

“今年,我们将努力打开高山云雾茶和猕猴桃销路,到时村集体收入突破十万元绝对不是问题。”朱有鹏信心满满、斗志昂扬。

信心源于村民的不等不靠,在陡峻的山坡种下致富的“满山青绿”和“红黄绿果”。

今年4月份,凤头山上的映山红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打卡,网红们精品编发的唯美视频让黄坪山着实火了一把。“前来赏花的游客络绎不绝,进山车辆多达两百余台。”当时在现场疏导交通的黄坪山村干部黄学师说,建成的凤头山赏花步道为游客提供了极佳体验,才能让黄坪山美景顺势出圈出彩。

3.jpg

唯美的雪景。通讯员 供图

理念:打开山门卖风景

敞开“心门”才能打开“山门”。黄坪山村摒弃靠山吃山思想,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因地制宜打造了一批特色乡村旅游景点,走上了从“卖木材”到“卖风景”的华丽蜕变之路。

黄学明介绍,生态旅游直接带动了山货出村、农家乐火爆,让村民们增收不少。

据悉,黄坪山年平均气温17.6摄氏度,林区内群山起伏、峰峦叠嶂、悬崖峭壁、茂林幽深、修竹似海,森林覆盖率为87.6%,是一座天然动植物宝库。

自2019年以来,驻村工作队联系协调市级有关部门单位,先后完成饮水、排污、环村步道、登山步道、赏花步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及景点开发,改善了村民生活条件和村整体形象。

9.jpg

黄坪山。通讯员 供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用实际行动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黄坪山与太婆尖咫尺之间,但与后者相比,知名度太低。”朱有鹏介绍,当前,工作队与村“两委”将工作重心投入到茶叶基地和猕猴桃基地特色产业发展上,同时,扩大映山红、古樱花、避暑和高山冰雪旅游等特色旅游项目宣传力度,吸引更多市民走进高山氧吧。

此外,他们还在积极向上争取政策支持,新建一条旅游公路,方便游客一年四季均可安全抵达。

乡村热闹起来,生活焕发光彩。黄坪山村,这个曾一度被遗忘的角落。在驻村工作队、村“两委”的带领下,村民们正以非凡的勇气和毅力不断地改变着这里的一山一水和生活环境。

【责任编辑:王焱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