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刘玲莉 张胜红 蔡威 李明 汪冠)“Hello ,boss!This is Chinese sweet potato vermicelli.It tastes Q弹 smooth and delicious.”
近段时间,红安县的“苕大哥”品牌创始人韩德校,用“散装英语”推荐红苕粉丝的视频,吸引了一大批网友的关注,成功火出圈。
红苕是红安县的特色农产品之一。2016年10月,韩德校响应红安县委、县政府“能人回乡”号召,从云南省昆明市回到家乡红安县二程镇田店村,创办红安伟杰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2018年3月,他注册了商标“苕大哥”,采用传统技艺,结合先进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凭借纯正红安苕的品质与极佳的口感,生产的“苕大哥”牌红薯淀粉、红薯粉条受到市场广泛好评。
今年初,苕大哥韩德校利用网络平台发布了一系列用英语推荐红苕粉丝的视频,生动有趣地向外展示了红苕粉丝的独特魅力。尽管表达的过程中,夹杂着红安方言的腔调,但是洋溢的热情与满满的诚意,打动了国内外粉丝们,让他们感受了到红安人淳朴的乡土情怀。
“老外看到的是一个真实的工厂,是一个真实的企业负责人,在真诚地推荐产品。这样,能够提升他们对我们企业的信任度。”苕大哥韩德校说。
在他的努力下,开通的平台帐号,短期内不仅吸引了近3万粉丝,还受到央媒关注。苕大哥韩德校介绍,每天有20多位外国粉丝加他的微信,除了积极咨询商品外,还非常热情地指导他的“散装英语”。在直播间,他们经常用“散装英语”和“散装汉语”不停PK。“他们大部分只会讲英语,有少数的在中国做贸易,会一些散装的中文,我也能够听懂。其中,还有一部分是做外教的英语老师,说我的英语不标准,他说:我来教你,我来指导你!哈哈!”
苕大哥韩德校为什么要努力学习英语呢?他表示,这都是为了拓展海外市场,讲英语就是要让国际客户能够听懂。
然而,学习英语对于已经51岁的他而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了说好英语,苕大哥韩德校每天在厂里一有时间就大声练习说英语,还感染了在厂里务工的乡亲们。他说:“这些大哥大姐们刚开始时其实很害羞,不敢出镜。但在我的影响下,也开始信心满满地上镜了,为了宣传我们的产品,我们不怕丑!”
今年55岁的村民吴文杏说:“我们韩总为了厂子吃了不少苦,他都能吃苦,我们更愿意向他学习了!”
平时在工厂里,打苕粉,晾晒、搬运,啥活儿都是“一把好手”的51岁村民吴建发,感慨学英语不容易:“英语好难学啊,但是学好了,可以帮我们打开销路,我们就愿意好好学,这样,我们的厂子才能生存下去!”
针对苕大哥韩德校的“散装英语”,有人笑话他是在哗众取宠。但他却说:“为了解决企业的销售难题,作为厂长必须要想尽一切办法,拓展产品销路,才能让企业存活下去,让更多农户愿意种植红安苕,最终把相关产业带动起来。”
近几年,苕大哥积极扩大粉条厂规模,扩建了二期厂房,优先吸纳本地劳动力,特别是脱贫家庭成员,为其提供了稳定的就业机会。2019年,企业年销售总额就已突破1800万元,企业年加工鲜薯达5000吨。
苕大哥韩德校表示,是红安这座城,是二程镇的乡亲们,给了他自信和底气,坚定了他要卖好家乡农产品的信心。
他说:“没有一个好的产品,没有一个好的原材料,你的英语说得再好再溜,也没有用。我们虽然说的是散装英语,但是很多人说我有一股自信心,我的自信心来源于我们的红安,来源于我们的红安苕和我们身后的这些乡亲们,他们才是底气!”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