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鄂东新闻

致敬英雄丨袁春林:行动不便老人身边的“托尼老师”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22日07:15 来源: 荆楚网

记   者丨阮琼 刘璐

通讯员丨黄旺宣 魏永伙 李俊 采写报道

袁春林近照。阮琼 摄

47年来,有人夸他聪明,也有人说他傻。

面对外界的种种声音,老兵袁春林充耳不闻,只有几个塑料袋里新旧不一的一摞摞证书和墙上的锦旗,无声诉说着他的信念和坚守。

一手炼钢铁,一手握剃刀

1972年年底,21岁的袁春林参军入伍,在苏州光福机场成为一名通讯兵。

凭借一股子“做什么像什么”的聪明劲儿,1975年,袁春林奉命调到指挥部,配合来自上海的专家,为新建的苏州光福机场铺设电缆。结果,他和战友们提前8个月,完美完成机场通讯电缆铺设任务,获记三等功一次。

袁春林学习电缆铺设。受访者 供图

转业后,袁春林离开部队,成了大冶钢厂的一名热炉工。1977年初夏,袁春林下班时路过黄思湾附近一理发店,看到一位蓬头垢面的瘫痪老人被抬着进了街边的理发店,随后里面传来了阵阵争执声音,好奇心驱使着袁春林停了下来。

袁春林观望了半晌才明白,原来是理发师看到老人太邋遢,不愿意为老人家理发。“我母亲也是残疾人。”见此情景的袁春林心中五味杂陈,他琢磨着可以捡起在部队习得的老手艺,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定期上门理发。

于是他主动上前、亮明身份,告诉老人及其家人自己的想法。他们欣然同意,并连声感谢。自那以后,黄石港区、西塞山区、下陆区……袁春林下班后就骑着旧自行车,背起理发工具东奔西走。他的这个忙碌身影,逐渐成了黄石行动不便老人眼中的期盼。

为行动不便的老人理发。受访者 供图

一干四十年,一笔大财富

4月8日,西塞山区马家嘴,一间破旧狭小的平房内,袁春林正娴熟地为一位婆婆推拿、拔罐。

推、拿、揉……伴随着时轻时重的力度,游走在经络、穴位之上,各类推拿手法在他手中游刃有余。“技术蛮不错,我们老年人有个腰酸背痛的都喜欢来找他。”婆婆说。

“我这推拿、拔罐也都是自学的,看到行动不便的老人肌肉萎缩难受,刚开始只是想缓解他们的痛苦,后面看着老年人为了省钱硬生生扛着也不去医院,我就自学了推拿、拔罐,这一干也有40多年了。”袁春林说。

在袁春林取得按摩师资格证后,多家单位高薪聘请其到外地发展,都被他婉拒了。几十年来,一些找他按摩的人提议他涨价,但他只是报以微笑,还是象征性地收取几元钱。

袁春林部分奖状证书。阮琼 摄

袁春林的妻子张美清算了一笔账,40多年来,袁春林义务理发近10万人次,平均每次收费10元钱,也有100万的收入。而按每人每次收50元的按摩费,20多年来,至少也有300多万元的收入。

转眼4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青春小伙子,早已两鬓斑白。有人笑他傻,但袁春林毫不在意。“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还活着,就要为人民服务到最后一息。”在泛黄的日记本中,袁春林这样自我勉励道。

值得一提的是,在他帮助的人中,很多人其实都不知道他的真名。问起名字时,袁春林只说自己叫“为民”,意思是为人民服务。也正因为这样,几十年了,不少获得过帮助的居民,聊起他时连连称赞,“魏师傅,人真不错!”

【责任编辑:王焱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