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鄂东新闻 > 咸宁新闻 > 咸宁资讯

咸宁全市13人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22日11:22 来源: 荆楚网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盛勇 梅萍)5月21日,咸宁市红十字会传来消息,两封感情真挚的信通过红十字会传递着感恩与爱心。

一封是一位白血病患者女儿通过市红十字会写给干细胞捐献者的感谢信,一封是捐献者咸宁某高校学生小舒(化名)通过市红十字会写给患者女儿的回信。

两位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在红十字会的“牵手”下,跨越时空,为生命接力,用爱心传递,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人间大爱。

5月10日下午,咸宁某高校学生小舒(化名)同学在武汉市中心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内,历经4个多小时,成功捐献了210毫升造血干细胞,成为我市第13例捐献者、也是咸宁近3年来首例干细胞捐献者。

2024年2月,小舒同学接到市红十字会的通知,得知自己和一位白血患者初次配型相合,当时她毫不犹豫地答应捐献,随后在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进行了高分辨血样送检,再次配型成功。

当月,小舒同学进行了捐前体检,因轻微缺铁性贫血,体检未达标。得知体检结果后,她向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表达了强烈的捐献意愿,并表示可以配合进行补血。

在之后的两个月内,小舒同学通过喝补铁剂、补铁胶囊等补血药,按照半个月复查一次的频率进行检测,终于在4月初各项指标达到捐献标准。

5月10日下午,因小舒同学动员剂注射效果好,白细胞指数、造血干细胞活跃度已进入顶峰期,院方在与小舒同学本人和省、市红十字会沟通下决定提前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

小舒同学和患者体型差距较大,患者体重远大于小舒,且在采集过程中小舒出现了手臂疼痛等情况,医院出于对供者安全保障的考虑,建议只采集150毫升造血干细胞。

她表示自己能咬咬牙坚持,坚定地要求医生抽取足量的造血干细胞。

在各项指标稳定确保供者安全的前提下,医院采集了210毫升造血干细胞。通过后续检测,造血干细胞活跃度良好,采集质量高,足够患者使用。

受捐献的患者于2023年11月底被诊断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妻子多年前也患有重症肌无力。作为一个家庭的顶梁柱,从天而降的噩耗,让这个家庭顿时陷入了黑暗之中。

幸运的是,中华骨髓库送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通过比对,患者的干细胞与咸宁高校学生小舒的配型高度吻合!

就这样,在市红十字会的多方努力下,两位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走到了一起,一个家庭获得了重生与希望。

正如患者女儿在感谢信中对小舒同学所说:“我不认识您,因为中华骨髓保密原则,我们不能相见,也不能当面感谢您,只能通过写信来表达我们的感恩。我们将铭记您的善良和无私大爱,愿好人一生平安!”

面对患者溢于言表的感谢,小舒同学很平静。

在给患者女儿的回信中,小舒同学写道:“你们同样也给了我力量,让我有了一个实现愿望的机会。真心感谢你们,让我有了被需要的感受,谢谢你们第一次满足了我小时候心里曾埋藏的、小小的英雄主义。从你和你家人这么多年相濡以沫的经历中,我被人性中美好纯良的一面所打动,也谢谢你们让我看见这么美好的部分。希望你爸爸后续的康复一路顺遂,早日康复。”

小舒同学是咸宁某高校的一名在校学生,在一次咸宁市红十字会到高校开展的宣讲活动中,她深入了解到捐献干细胞对挽救生命的重大意义,更被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所吸引所感动。

咸宁市红十字会主要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市红十字全不断加强造血干细胞捐献宣传力度,持续扩大影响力。采取多种形式进入单位、社区、广场、学校等地,在开展主题活动的同时,传播“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大力推广普及造血干细胞捐献理念和知识,促进社会及民众对造血干细胞捐献的认识、认知、认同。

今年3月,咸宁市红十字会联合5个部门发文《关于在高校开展“三献”工作的通知》,致力于深度挖掘高校“三献”工作资源,拓宽工作深度,引导青少年参与造血干细胞捐献活动,促进青少年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目前,全市共有“三献”志愿服务队14支,市红十字“三献”工作志愿服务队每月定期开展1次“三献”故事宣讲活动,科普“三献”工作相关知识,宣传造血干细胞捐献等“三献”工作。

据了解,2023年全市造血干细胞采样入库450人份,完成率140.6%。目前,全市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13人。

“捐献干细胞对挽救生命有着重大意义,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捐献者行列,为更多需要帮助的患者点燃生命的希望之火。”市红十字会主要负责人说。

【责任编辑:王焱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