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丨左乙辰
通讯员丨黄旺宣 卫学平 段兵胜 采写报道
罗厚成近照。左乙辰 摄
浓眉大眼,身材敦实,不善言语,这是老兵罗厚成给人的初步印象。
“我们通信兵被称为战场上的‘千里眼’和‘顺风耳’。”提到自己的从军经历,罗厚成一下子来了精神,“”炮兵部队作战时,火力任务繁重,阵地配置分散,支援配属关系多变,这就要求炮兵通信达成迅速、准确、保密和不间断的通信联络,因此通信兵也被称为炮兵部队的‘眼睛’。”
罗厚成在战场上。受访者 供图
万炮齐发之时,便是冲锋时刻
现年61岁的罗厚成,是大冶市罗家桥街道办事处罗桥村。
1980年,带着家人们对国家的赤诚之心,他光荣入伍,成为广西边防三师炮团部队一名通信兵。1981年5月5日,收复法卡山的战斗打响了。当接到参战通知时,他和战友们迅速写下遗言,同声齐誓:宁可向前一步死,不可后退半步生!
5月10日,越军以一个加强连的兵力在重炮和坦克的掩护下,分多路向我军阵地发起攻击。他们向不足一平方千米的法卡山上倾泻了一千多发炮弹。工事被炸毁,通信联络中断。
复杂的地形加上战场上如雨般落下的炮弹,电话线被损毁是常态。如果不能保障前沿观察所与炮兵部队的通信畅通,炮兵就变成了“瞎子”。“我和战友必须冒着枪林弹雨没日没夜地在山林中穿行,随时修复被炮火损毁的线路。”罗厚成说。
“整个法卡山阵地被炸成一片焦土,随手抓一把泥土就有十几块弹片。”罗厚成回忆,当年,他和另外4名战友的战斗任务是保障炮兵前沿观察所与炮兵部队有线通信的畅通。
“在抢修任务中,耳边枪弹飕飕而过的瞬间,让人至今难忘。每一次万炮齐发之时,就是我们冲锋时刻。”罗厚成说。还有一个场景,每次想起都让他不禁动容:一名战友在敌人敌炮火下抢修线路,牺牲时双手还紧紧握住被炮火炸断的电话线。
罗厚成近照。受访者 供图
不忘战友嘱托,努力奉献社会
1983年,罗厚成退役返乡、自谋生路。在组织的关心下,他顺利成为黄石市下陆区矿山机械厂的一名钳工。
历经战火的洗礼,带着战友的嘱托,罗厚成养成了“胆大心细、不怕吃苦、不怕吃亏、不怕困难、不提条件、不胜不休”的精神气质。仅用了短短两年的时间,他便成为厂里的技术骨干。
后来,他凭借过硬的技术,先后被黄石专利技术产品实验厂、黄石正大机械公司、大冶斯瑞尔换热器公司先后聘用。2010年,黄石山力兴冶薄板有限公司聘请他为制造部检修作业区作业长。
在黄石山力兴冶薄板有限公司维修作业长的岗位上,罗厚成24小时处理机械故障随叫随到;抢修机械没日没夜地连轴转,直到修好为止;技术攻关必须做到尽善尽美,决不能留下一丝遗憾……“见困难就上,见奉献就上。”在他看来,做好岗位上的每一个工作,就是对社会最好的回报。
2022年1月13日,在大冶市首届“最美退役军人”“最美双拥人物”“最美军嫂”表彰会上,罗厚成荣获“大冶市首届最美退役军人”殊荣。如今,已经退休的他再次转变身份,成为了一名社区志愿者。他说:“好好活着、奉献社会,这是长眠在法卡山的战友用生命对他的嘱托。”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