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丨吕鉴蕾
通讯员丨黄旺宣、魏永伙、李俊 采写报道
这是目前为止,我们采访的年龄最大的老兵。
1926年3月,库芳禹出生于河南郾城,先后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1954年抗洪等历史大事件。
如今,老人坐在轮椅上,有几分孤独,几分落寞。但当年熟悉的旋律再次响起,老人竟断断续续、一字不差,跟着哼唱起来。
库芳禹近照。吕鉴蕾 摄
远渡黄河,解放青海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
1949年2月1日,根据中央军委命令,西北野战军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野战军。当年7月,哼着《解放区的天》的雄壮欢快旋律,库芳禹所在的第1野战军开始向西北进军。
1949年8月26日,兰州解放的当天,贺炳炎、廖汉生率第1军挺进青海。26日凌晨,1军的先头部队达到了黄河边。
当时,由于正值秋雨季节,黄河水大流急,犹如一道天堑横在部队面前。而且,守敌逃入青海时,把原有的铁索桥彻底破坏了,大小船只也被掠走或烧毁。
第二天,部队利用前几天收集到的铁链、绳索、木板和几只小船,尝试在黄河上架设浮桥,但皆因水流湍急而失败,仅有的几只小船也被大水冲走了。
老兵库芳禹的军士证。吕鉴蕾 摄
怎么过河?大家都犯了难。于是,库芳禹带着士兵沿着河岸搜寻,发现岸边的低矮棚子里还住着一些人家,一打听正是在这附近讨生活的船工。
经过一番交涉得知,这一带的老百姓祖祖辈辈使用一种牛羊皮筏子,来往于黄河波涛之间。
这种皮筏子制作不难,把整张的牛羊皮制成皮筒,四边扎紧,吹足气,形成一只浮筒。如果是单人,就抱上一只浮筒游过去。如果人是多,就把几个皮筒绑在木架下面,组成一只皮筏子。
“我们可以学习当地老百姓的办法,用牛羊皮筏子渡河。”库芳禹等人向上反馈后,部队招募动员了一批船工,充当解放军渡河的水手,并支付一定的报酬。在他们的帮助下,很快搜寻到了一批牛羊皮筏子。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就这样,我们7-8个人一组,哼着曲调,带着拆解的大炮渡河。”库芳禹回忆,因为是顺流而下,渡河比想象中要顺利得多。
9月5日,1军先锋部队由平安驿乘群众前来迎接的13辆汽车进入西宁,不少群众哼着刚学会的“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和“你是灯塔”,热烈欢迎解放军的到来。从此,西宁宣告解放,五星红旗迅速插遍了青海这块七十多万平方公里的辽阔高原。
老人珍藏的部分勋章、纪念章。吕鉴蕾 摄
朝鲜归来,抗洪救灾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1953年,库芳禹和战友们唱着这首《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从青海转战朝鲜,并见证了战争最后的胜利。“志愿军都在欢呼胜利了,停战了!”库芳禹说着,眼里满是兴奋。
1954年4月,库芳禹随军回国,跟部队一起在孝感扎根,但即将迎接他们的又是一个新的挑战。同年入夏后,长江中上游140万平方公里的地区持续暴雨,长江流域遭遇了新中国成立后首次特大洪水。
在党的号召之下,1954年6月,一场全民总动员的战斗打响了。一支由工人、农民、解放军、学生和干部组成的10余万人的防汛大军,第一时间从四面八方来到了堤防前,分布在武汉136公里的堤防上。
中共中央为库芳禹颁发的纪念章。吕鉴蕾 摄
作为人民子弟兵,库芳禹和战友们迅速投入武汉抗洪救灾工作中,主要负责受困群众转移。“水势实在太大,一眼望去,到处都是一片汪洋。”在往年的录音中,库芳禹这样介绍。
期间发生的一个小插曲,至今让库芳禹老人印象深刻,“我们冒雨在水泽里穿行,忽然听到一阵婴儿的啼哭声。循声找过去,不远的水面上漂着一个面盆模样的东西,哭声正是从里面传出来的”。
库芳禹和战友们赶紧划过去,发现里面竟然是一个几个月大的小孩。孩子的身上裹着棉花被,外面套着油毡子防水。“可怜的孩子,应该是父母自觉无力逃脱,通过这种方式为孩子搏一条生路吧。”库芳禹深吸一口气道。
当他把孩子从油毡子里抱起来的时候,眼尖的战友一把推开了下面的木盆。原来,孩子身体下面,赫然还盘着几条蛇。“这些蛇倒也鸡贼,到处是水无处逃生,就选择了搭上这趟顺风车。”库芳禹说,由此大家也可以想象当时水灾的严重和残酷。
就这样,安顿好孩子后,库芳禹和战友们继续冒着狂风暴雨,靠着简陋的装备,日夜搜寻解救受困群众,将他们转移安置在山岗高处,等待后续进一步救援。
库芳禹在家人帮助下讲述。吕鉴蕾 摄
与洪水赛跑,同时间争锋。连日来,战士们饥肠辘辘,身上的衣服从早到晚都是湿漉漉的,双脚因为长时间在洪水中浸泡而浮肿变形。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大家只有一个念头,抓紧时间救人。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深深扎根百里江堤。1954年8月,在万众一心面前,洪峰慢慢退去,汛情得到缓和。10月3日,武汉关水位降到警戒水位26.30米以下,武汉防汛战斗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换枪换枪换枪,快把老枪换新枪,蒋介石运输大队长,派人送来大批美国枪。美国枪,轻又亮,助民贼,害忠良……”
穿越“进军西宁、解放青海”的硝烟战火,肩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人民重托,践行“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抗洪精神,走过近一个世纪,库芳禹轻轻哼唱起的,是一首首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