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王悠、费琦琪)5月25日,大冶市首届知青文化旅游节落幕,近300名知青们重回陈贵镇南山村,上演了一个个感人的瞬间。
阔别多年的拥抱
“福英姐姐,我好想你啊!”在陈贵镇洋塘村,70岁的知青袁能秀和村民翁福英紧紧相拥,喜极而泣。此情此景,在场人员无不感动。
1974年,20岁的袁能秀来到南山林场插队下乡,按她自己的话说,“啥都不懂,啥也不会。”
后来,袁能秀和农民翁福英分到同一个小队,两人年龄相仿。在之后的农活中,袁能秀虽然个子高大,有力气,但是在经验方面还非常欠缺。每到犯怵时,翁福英总是笑而不语,在一旁耐心细致地教她插秧、播种。
女知青们最害怕的当属水田中的蚂蝗,一旦吸附在腿上,怎么都弄不掉。翁福英每次都带头下田,抢着干脏活累活。在她的感染下,袁能秀也鼓起勇气,在劳动中学习。渐渐地,她掌握了很多农活技巧,还学会了做针线纳鞋底。
“无论是大事小事,她都特别照顾我,把我当亲姐妹一样看待。”在知青岁月中,袁能秀常常到翁福英家吃饭,他们总是把平时舍不得吃的东西摆上桌。翁福英也经常陪着袁能秀回黄石的家,睡一张床,说一晚话,时间感觉永远都不够用。
随后,翁福英嫁人了,袁能秀陪了3天,眼睛都哭肿了,再接着便返城了。“我成家后生了女儿,有一年还特意带着孩子到福英姐姐家里小住了几天。”袁能秀说,这也是最后一次见面。
因为当时通讯不畅,再加上各自为了生计而奔波,久而久之就失去了联系,但彼此的心中都装着对方。
趁着这次大冶市首届知青文化旅游节,袁能秀特意回来看看,准备了一些礼品,希望能找到当年的福英姐姐。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洋塘村干部的帮助下,原本在外面的翁福英似乎心有灵犀,回到了老家,这才有了开头的一幕。
时光倒流的回忆
艳阳高照,在王祠知青点旧址附近,谢丽萍走在田间地头,回忆着当初劳动的场景。
“那时候我挑着担子从山上走下来,不小心打到马蜂窝,眼皮子被蜂子扎了一下。”她说,剧烈的疼痛瞬间袭来,眼睛从模糊不清再到完全看不见,在摸索中前行,不小心滑了一跤,差点摔到山脚下,她爬起来之后,强忍着剧痛,一步一步地下山,不知道走了多久才到知青点。村民们知道后,立即赶来,帮她涂药水,真是比亲人还亲。
在现场,有两位农民正在玉米地里忙活,谢丽萍也上前与他们共同劳作,仿佛又回到了当年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你是丽萍吧,真认不出啊,那时候你的样子还有点小胖,现在怎么这么瘦了?”在王桂芝村,一村民认出来谢丽萍,言语中藏着喜悦。
像谢丽萍一样,还有许多知青故地重游,寻找知青记忆。
石国民身体不太好,今年来就进了4次医院,刚刚出院的他,嚷着要来参加首届知青文化旅游节,“趁着现在还能走,我更要回家看看。”
兰筱玉腿脚不便,她让爱人开车,自己拄着拐杖来到南山村,回望着自己当初走过的路,心里淌过一丝丝暖流。
跨越千里的登台
“你从梁家河走来,你心中始终装着人民群众。”在知青朗诵节目中,雷山知青点陈凤姣激情地朗诵着。
谁能想到,她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火车,从北京跨越一千多公里,于25日凌晨4点才抵达黄石,又马不停蹄地赶到南山村。“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无论如何我都要赶来参加。”陈凤姣说,得知首届知青文化旅游节现场需要几名知青上台朗诵,远在北京的她第一时间就报名。
时间紧、任务重,不管她身处何时何地都在练习。从一字一句到一音一调,她反复读了几百遍。在练习中,她的脑海里不断浮现着当知青的情景。
“刚开始条件非常差,女知青干完农活连洗冷水澡的地方都没有,我就带着大家跳进水塘里,想想都有趣。”陈凤姣说道,那时候,干完农活只要闲下来,她就到村口为村民演出、到学校为学生们讲课。
累,当然累。
千里奔波,眼睛都没眯一下,就赶着上台,但陈凤姣以最好的状态为大家表演,回报这片她奋斗过的热土,展现出知青风采。
无法参加的聚会
龚景明是南山茶场的知青,担任过黄石知青协会的会长,在这段知青生涯中,他内心留下了深深的知青烙印。
前些年,南山村三根祠湾被列为省级共同缔造试点村,在陈贵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开启了知青纪念馆的修缮建设工作。
听闻这一消息,龚景明非常激动,第一时间建了“南山知青纪念馆筹备组”微信群,骑着电瓶车,跑遍黄石大街小巷,收集文字图片资料,广泛动员知青们投入到南山“知青的家”建设中。
无论是一桌一椅还是一砖一瓦,龚景明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特意走访了全国各地20余个知青纪念馆,在本子上一一记录着,把好的经验做法带回南山村。
在知青宿舍里,有两个当年的旧木柜子,是龚景明想方设法搬回来的,它们充分还原了当时知青们生活劳动学习的场景。
尽管他家里经济条件一般,但仍带头号召知青们捐资、捐物,积极打造知青纪念馆。这是鄂东南地区最大的知青纪念馆,设有知青展厅、知青宿舍和知青记忆,展示了数百年来珍贵的老物品。
在大冶市首届知青文化旅游节筹备期间,龚景明忙前忙后,组织知青们出谋划策,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然而,就在开幕式的前两天,龚景明突发疾病,住进了重症监护室,目前仍处于昏迷状态,无法参加聚会。
一个个名字、一段段故事、一次次泪目、一声声无悔、一步步向前。
这,就是难忘的知青情。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