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焱尧 曾达飞 通讯员 柯幼云
高性宽老英雄去世了一个多月时间,但在高跃华心中,高性宽从未离开过大家。高跃华和高性宽相识58年。58年来,高性宽身上的品格犹如一座灯塔,照亮了高跃华的一生。
高跃华近照。金康 摄
高跃华今年66岁,原籍河北省郊河县。在高跃华的印象中,他父亲高俊峰和高性宽关系十分要好。因为同姓,且两家相距较近,相互交往频繁。高跃华很小的时候,高性宽就将他当成亲侄子对待,经常将他“举高高”。
高跃华印象最深刻的是,每次高性宽前来串门,高俊峰就让儿子高跃华前往十字街打一壶酒,并让妻子炒一盘花生米。酒后,思念家乡的高性宽经常不由自主地哼起家乡民歌《编花篮》:编花篮,编个花篮上南山,南山开满红牡丹,朵朵花儿开得艳……
1975年,高中毕业的高跃华,被下放至鄂城县太和公社狮子口水库(现梁子湖区太和镇)。当时交通极为不便,狮子口水库距离县城需要2个小时车程。他长期在生产一线负责灌溉、捕鱼、开荒等。三年寒暑往来,日子无比艰辛。
离开狮子口水库,回到县城工作,是高跃华的夙愿。高跃华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他决定参兵入伍,退伍时就能通过关系,回到县城上班。1978年,高跃华在狮子口水库入伍。
为能够回到县城上班,高跃华在作战训练中充分发扬了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高效完成了指定科目的任务。 战斗中,他奋不顾身、不怕牺牲,还打了胜仗。
战上场的高跃华。图片来源(原载解放军画报、1979年第五期)
1979年,在南疆的战斗中,高跃华所在连队遭到敌人高射机枪的强力阻击。作为通讯兵的高跃华冒着枪林弹雨,冲向高地,并用步话机向炮兵部队报告敌人高射机枪所在方位。随着我军炮火的延伸,敌人的高射机枪点位被成功摧毁。
战争结束后,高跃华荣立三等战功,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父亲和高叔叔叮嘱我,要不怕牺牲、英勇杀敌,我没有辜负父辈的期望。”忆烽烟岁月,高跃华激动不已。
带着军功,23岁的高跃华退伍回到鄂城。县民政局负责退伍安置的工作人员将他推荐到县水利局。县水利局人事股股长将他带到了分管人事的副局长——高性宽面前。
当时,高跃华心情无比激动,他认为“留在县城十拿九稳”:一是他在部队里打了胜仗,立了战功,还入了党;二是分管局机关人事的是高性宽,两家关系十分亲密。于是,他当即向高性宽表示“想留在水利局机关工作”。
不料,高性宽却提出了反对意见:“恁这个新兵蛋子,恁有啥资格跟俺讲条件、提要求?俺从北到南经历了无数次的枪林弹雨又是为了啥呀?恁还是回到狮子口水库上班!”
眼瞅着留在县城的愿望落空了,高跃华十分生气,在办公室大声反驳道:“我经历过知青下放,当了兵、入了党、参过战、立过功,差点把命都丢了,我付出这么多,就是想回到城里工作。”
高性宽苦口婆心地劝道:“年轻人要肯吃苦、敢担当,要到祖国最需要你的地方去。”从哪里来,到哪里去”,高跃华只好悻悻背起了行囊,前往狮子口水库报到。
后来,高跃华无意中了解到,他儿时的玩伴、高性宽的长女高水莲,也在企业一线工作,高性宽也从没有向组织提要求。于是,他对高性宽的做法也就慢慢释怀了。
2002年,高跃华和妻子同时下岗。下岗后,高跃华自力更生,在街边摆摊,维修手机;到歌厅驻唱,为身患重疾的妻子筹集药费;自学婚庆主持,成立婚庆公司,还带动7人就业。
斯人已逝,言犹在耳。
高跃华说:“我虽然参了军、打了仗、入了党、立了功,但是跟父辈的贡献相比,根本不值一提。高叔叔荣立了无数战功,但他尘封功名,从不向组织伸手,也不给组织添麻烦,一直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